​ 2017年最新产假规定

​ 2017年最新产假规定

我国生育产假制度及相关规定解析

生育产假制度的完善显著提高了我国对女性劳动者的生育保护水平。了解最新的产假政策及相关待遇规定,有助于准妈妈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产假天数及相关规定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我国女职工的产假天数及相关规定如下:

  • 正常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假15天。
  • 难产:增加产假15天。
  • 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 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享受15天产假。
  • 怀孕满4个月流产:享受42天产假。

二、产假期间的待遇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待遇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和医疗费用报销,具体规定如下:

  • 生育津贴:
    • 已参加生育保险: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 未参加生育保险: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 医疗费用:
    • 已参加生育保险: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 未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支付。

三、产假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假期,女职工的工资发放标准如下:

  • 保胎假:按照病假待遇发放工资,由医生开具证明。
  • 产前假:怀孕7个月以上,经本人申请并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工资按八成发放。
  • 产假:包括98天基本产假及晚育、难产、多胞胎等额外假期,期间领取生育津贴。
  • 哺乳假:前六个半月工资按八成发放,延长期间按七成发放。

四、相关法律依据

以下是与产假相关的主要法律依据: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第八条。
  •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八条第一款。

五、补充说明

产假政策在不同省市可能存在一定的地方性差异,例如晚育假天数或其他福利待遇,建议女职工在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六、总结

我国的生育产假制度为女职工提供了全面的保护,确保其在生育期间能够享受到合法权益和经济保障。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