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理过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理过程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妊娠晚期疾病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简称AFLP)是一种妊娠晚期特有的罕见但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它也被称为“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或“妊娠特发性脂肪肝”。该病通常发生在妊娠28至40周之间,尤其以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为多见。AFLP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一、病理过程

AFLP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微滴的广泛浸润,但肝脏的总体结构通常保持完整。以下是其具体病理过程:

  • 肝细胞内脂肪微滴浸润:肝细胞肿胀,胞质内充满脂肪滴,这些脂肪滴围绕在细胞核周围。HE染色切片下可见大量空泡,进一步发展可见大片脂肪空泡。
  • 肝小叶病变:病变起初发生在肝小叶的中心带和中间带,随后扩展至门脉区肝细胞。严重时,脂肪变性可波及肾脏、胰腺、脑组织等器官。
  • 胆汁淤积:约40%的AFLP患者存在胆汁淤积的组织学表现。此外,炎症和稀疏的小片状坏死也较为常见,但不会出现大片或全小叶坏死。
  • 电镜下特征:肝细胞核位于中央,周围充满脂肪滴。线粒体肿胀,基质密度增加,脂肪滴主要由游离脂肪酸组成,而非三酰甘油。
  • 分娩后的恢复:分娩结束后,肝脏的病理改变通常迅速改善,不会遗留后遗症,也不会发展为肝硬化。

二、起病症状及诊断

1. 起病症状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 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
  • 数天至一周后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通常无瘙痒。
  • 腹痛可局限于右上腹或呈弥散性,伴随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皮肤淤点、淤斑、消化道出血)、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肝性脑病、少尿或无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2. 诊断

AFLP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必要时通过组织学检查确诊。以下为常见诊断依据:

  • 高危因素:初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及多胎妊娠是AFLP的高危因素。
  •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包括黄疸、腹痛、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
  • 辅助检查: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如肝功能损害、低血糖)、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结果。

三、治疗与预后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通过剖宫产迅速终止妊娠后,母婴预后通常较好。支持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改善凝血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四、重要提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异常凶险的产科急症。尽早确诊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虽然罕见,但其高致死率要求产科医生高度警惕,及时识别和干预是挽救母婴生命的关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