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一个比较全的,我们在五大领域里面,这个数据比较多,但是这个图就是告诉大家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困惑,比如1岁以前,整个学会学习这个领域,跟学习相关的领域出现问题的机率,相对来说孩子得分比较高,问题比较少,但是到后面会明显增多,比如说社交领域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个分离焦虑期和两岁的叛逆期都有一些明显的问题出现。
但是所有的这些数据给我们的感觉是和我们经典的育儿理论提出来的关键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的水平是非常吻合的。我们觉得比较有趣的是我们印证了一些大家可能在很多的这个科研的报道当中都会看到的一些结论。比如说收入,收入对孩子的能力的发展,家庭收入对孩子能力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的,但是很多趣的是并不是你收入越高就越好,家庭年收入在50万以上家庭孩子的表现,反而在很多个领域未必比30-50万之间的这个家庭的孩子表现更好,这个是为什么呢?可能我们揣测,年薪很高的家庭的父母相对来说压力也比较大,可能陪孩子的时间也相对来说比较少,一定程度上,早期教育这个事情并不是一个完全跟金钱正相关的事情。
而且这样的一个总的来说这个差距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增大的,比如说看社交发展的得分,这个10万以下的家庭和30-50万的家庭可能在一岁的时候,还几乎是相当的,但是到了两岁以后有了9%的差异,到了三岁以后这个差距扩大到22%,随着时间的累积,这样的收入对孩子的影响比较明显的。
除了收入之外,抚养人的文化水平也是对孩子的各方面表现也是有很明显的影响的。如果说硕士、博士家庭的孩子,在学会学习,在社交发展,在认知发展这方面,我们都看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差距。
而且这个差距也是随着时间积累而扩大的,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到了三岁以后,硕士、博士家庭,家庭年收入比较高的家庭,孩子在3岁以后运动方面能力的表现变弱了,和这些家庭选择养育的重点有关。
刚才是总体的情况,和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经典的教育理念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预期之内的,可能对我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说如果我们对这些家庭进行干预的,我们给他们的家长更先进的方法,给他们课程,给他们一些培训,是不是真的能够影响到这些孩子的一些真正的能力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说干预效果还是非常之明显的,这一点让我们觉得还是很开心的,特别是在1岁以后,在2岁和3岁的年龄阶段会看到干预前是蓝色的,干预后是橙色的,孩子在各方面能力都有一个非常显着的一个差异。特别是3岁的这个差异可能比2岁还要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的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