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的两个图,上面是正常的儿童的大脑的这个图,下面这个在罗马尼亚的寄宿机构长大的孩子,我们在这个里面看到大脑的微观结构图有改变,大脑的能量大家看到上下两张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国际上进行讨论的时候,国际上也有专家关心,因为我们有的地方还是有孤儿院,所以讲中国还是要特别重视这块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许可的话,尽快把这些孩子带到优质的寄养家庭,如果在儿童福利院里面时间过长,这个对他一辈子的成长都有问题。
我们是出于一个好意,我们可以做全日托,但是不鼓励做全托,如果孩子更多在全托机构长大,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寄养机构,这个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在我们的托育机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也要关注我们的孩子的需求,我们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我们设计我们的项目,因为现在总体上来说,这个6-36个月的孩子,对于睡眠时间有不同的要求,5个月以下的孩子不应该送到托育中心,更多和母亲在一起母乳喂养长大,如果在5个月之后如果要去托育机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每天在18-20个小时左右。如果24个月-36个月孩子的话可能每天16、1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低育龄段的孩子会影响他们的大脑的发展。
第二个6-36个月孩子的餐食有不同的需求,现在我们在农村地区的研究里面我们可以看到6-12个月的孩子相对来说在中国贫困地区这个贫血比例还是比较高,所以辅食添加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里面,现在包括如果在城市里面做托育中心的话,因为现在我们的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我们鼓励母乳喂养实际到2岁,一方面要满足妈妈继续哺乳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我们要有不同的食谱,注重喂养的重点,6个月-12个月的孩子要吃的东西,和24个月-36个月孩子吃的东西这个是不一样的。
婴幼儿要有日光浴的时间,所以要有足够的户外,这个在这次的,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的文件里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现在在这个里面下阶段还是要破解一些问题,现在总体来说,我觉得每一个托育机构都要有这么大的面积,在大的城市里面实现起来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还是要讨论破解这样的问题。
不要把托育机构看成是一个给3岁以下幼儿灌输的机构,我们要提供的是更多的环境,让孩子进行更多的探索,我觉得有三个不能忘记。不能忘记普惠优先,中低收入家庭,农村的贫困儿童的家庭,留守儿童的家庭等等。不能忘记家庭为主,家庭还是存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家庭为主重点强调几个,一个要和孩子更多互动,第二个尽量减少负面的压力,我们要建立传播这样知识的机制,不能忘记营养和健康,利用这个机会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些现在新的政策出台以后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