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书记蔡建华

  今天已经是2019年了,2019年出生的孩子到他20岁长大成人的时候已经是2039年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一个初步现代化的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那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今天按照整个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我们要想指望发达国家把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大概这个已经是不现实的一个问题,中国劳动力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今后保持我们持续的经济竞争力的话,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国人的素质要非常高,中国人要能够更多的更好的配置资源。

  在这样的能力提升的过程当中,我觉得儿童阶段这个复杂基础也会提高,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更多的要关注我们未来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我们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

  合适的婴幼儿托育服务立足于社区,靠近家庭的,也有一些机构提出是不是像这些企业我也能够办一点,如果企业和职工的居住地靠的很近的话可以做,如果离开很远的话,每天让一个孩子跟着妈妈坐车,坐40分钟一个小时的车去托育中心,这个实际对孩子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有利的事情,我们要鼓励在社区靠近家庭的地方发展。

  开展整个托育服务当中,在文件里面讲的很明确,有全日、半日、计时,我觉得可以做全日托,但是一定不要做全托,现在全托的概念就是全日托+晚间托+周末托,把这个孩子完全交给托育机构。

  因为我在整个的接触面上有的时候听到要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我心里还是挺担心的,我觉得在这个里面我们特别要汲取发生在罗马尼亚的一个教训,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在寄宿机构这个长大,这个是在全世界来看,对儿童严重剥夺的典型案例,当时在罗马尼亚,这个在全球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去重复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做这样的一个研究,当时我不知道这个罗马尼亚的政府,他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考虑,他把一些孩子接到国家办的这个儿童服务的中心长大,我觉得政府可能出于的意图也是好的,他希望孩子可以得到政府,营养上得到更多的关注,是不是孩子可以长的更好一点。

  但是在1989年年底,罗马尼亚原来的政府倒台以后,罗马尼亚后来有一部分的孩子从这些寄养机构里面被领出来,5-31个月里面孩子带到优质的寄养家庭里面,整个研究当中或者后来的观察当中,带到优质寄养家庭的儿童在情感以来42个月的时候,在智商脑电图功率方面获得了不同的改善。如果在2岁之前带走的儿童在语言、在心理健康、在应急反应这个方面改善更加显着,继续留在寄宿机构的儿童,应急反应方面比较迟钝,在寄宿机构长大的儿童,大脑的微观结构都发生了结构的改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