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哺乳期膳食意义、影响因素和营养原则

  对这样的建议我们有膳食指南的指导,大家知道2016年中央营养协会到中国膳食指南进行了修订,进行了发布,对特殊人群的膳食也是发布的,怀孕的妇女,还有婴幼儿的膳食,还有半岁到两岁的。这里面有对哺乳期的膳食指南,我们特别建议哺乳期的妇女应该这样,具体的条目我就不说了,我跟大家交流观念,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膳食指南方面我们对这样的群体是有关注的,尽管如此很多人看起来不过瘾,坐月子的好像很多内容都不在其中,我们坐月子要求的东西在这个指南里面都没有体现。

  这就是我们现在对哺乳期妇女一日膳食当中所提出的建议,大家看右侧,每一类事物每天大概是多少量,我们有大概的建议。在这些建议里面基本上纯粹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的。很多人看不到我们坐月子的行业当中,生活当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或者是谈论比较多的内容,在里面是没有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必须把话题拉到我们概念上来坐月子。什么是坐月子?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你要把这个概念定义好,中国妇女坐月子,其他的很多国家都不坐月子,什么是坐月子?你找文献找不到统一的答案。与他相对应的,基本上在现代医学,在产科里面有一个产褥期的概念,这个产妇从胎儿附属物,就是所谓的胎盘免除以后,一直到他的生殖器官,除了乳腺以外基本上恢复到怀孕期的状态,这就是产褥期,大概是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期间是产褥期。坐月子在现代医学里面没有这个概念的,我们谈到坐月子就会注意到似乎只有中国,以及中国周边,受中华文化影响的群体当中有这样的状态。我个人给它的定义,所谓坐月子对于在妇女度过产后恢复这样一段时间的状态就是坐月子。在坐月子之下应该说之前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学术的概念。

  它从来源,从它现状,我们在进一步分析就发现,坐月子怎么来的?如果你查中国的所谓的古籍文献里面大家看到很多的文献里面坐月子来的很早,从汉代,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并不很好的说明坐月子的历史形成。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所掌握的坐月子的习俗,你往前推,推到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年代,你可以理解的,坐月子的习俗当中,第一个妇女生孩子,中间的过程里面所有的民俗当中,不愿看到血的习惯有的,就是有血光之灾,大家生孩子是见血的,在这个环境里面有宗教的仪式和巫术的内容在里面。还有中医的养生的概念不断地形成,还有原始的低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坐月子的妇女是不接触凉水的,怕风的,不出门的。大家想一想北方的农村在冬天,不要说坐月子的妇女要不要洗头洗脸,就男人洗澡吗?男人一冬天都不洗澡,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坐月子的妇女洗头洗脸洗澡,但是我们的饮食习惯到今天发展一样,我们的思维还是处在相对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思维,但是我们现在的条件是已经生活比较良好的条件下,月子期间饮食禁忌,行为紧急都多多少少加入了各种的元素,这种元素是以健康为目的,但是也有宗教和文化为目的,但是有很多是和健康不是直接化等号的问题。谈到什么是坐月子?我们做一个全国的调查,全国不同的地区坐月子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地方30天有的地方40天,有的是两个月,陕西山西是100天坐月子。连坐月子的时间都不一样,你把坐月子当一个学术的概念讨论的时候,一定会吵的一塌糊涂,没有结论。所谓的坐月子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一个习俗,所谓的习俗就是文化层面的问题。文化层面的东西有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大家都习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有什么道理可讲。坐月子的行为当中到底有哪一些内涵?你梳理以后发现坐月子对饮食的对待上就可以很好的面对,我们在不同层面的内涵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满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