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涂鸦活动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好奇心、创造力的发展

  这是三岁小朋友的作品,名称叫做《稻草人和向日葵》,我们巡展的专家觉得非常有意思,大人的角度把稻草人和向日葵怎么能够联系在一起,我们想说这两个东西确实很像,但是他把他放到这个作品里面。这是北京展我见到作者,我采访了他,这个作品是什么环境,什么场合下画出来的。后来他们告诉我一开始是想让他画向日葵,但是孩子画着画着就画成了稻草人。这个过程,孩子自然参与其中,并不是我们画东西一定要像。从我们角度你画的向日葵失败了,你画的向日葵不对,你画的不是向日葵,而是稻草人,可能这幅作品就没有了。我们要思考,孩子进展到什么程度,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要放下我们身姿真正了解他,这是他创作的一个过程。

  这是四岁一个小朋友的作品,通过这个作品我们感受到这个作品很独特。我自己看这个作品觉得它特别的独特。初选的作品里面我突然一下子被这个作品抓住了,并不是因为他的色彩,而是我感觉这个孩子的想法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为什么?我们看其他小朋友作品,更大小朋友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作品就是画孩子自己,他在画里面。但是这样的自己在画里面,自己很大,整个版面都是他。要不然他融在一个环境里,他会相对比较小,那个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小。这个正好是大和小形成非常大的反差,她把自己变得很小,把花变得非常大。我觉得这个画特别的独特。展览的时候作者来了,我问她,这里的小人是谁?她说这个小人是花仙子,其他都是他喜欢的各种颜色的花。她考虑的问题和我们更大一点的小朋友不一样。

  我们看后面这两张作品,都有人在里面,左边这幅作品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她自己占据了整个画面。我们看右边那幅作品也有小朋友,还有他的伙伴,但是你可以看到他是比较小的,但是那个小是符合实际的这种恰当的小,我们认为恰当的小。你在整个宇宙空间里面你人本来就是小的,这个小和刚才我们看到那个小还是不一样。那个作品可以看到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跟我们所认为成熟的一些想法、客观的一些想法有一些反差。我觉得这个都是儿童性在里面得到的一些体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