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儿童文学作家余治莹

编辑:Emily

  引导孩子阅读兴趣 把握最佳的阅读方式

  妈妈网:阅读对孩子的教育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些妈妈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欢阅读,每次让孩子读书孩子总会心不在焉,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余治莹老师:我们要看这个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取决于家长的,如果家长都不喜欢读书,那他的孩子也不会喜欢读书。

  另外,有些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说属于不同阅读类型的孩子。有的孩子属于视觉型,他喜欢看文字和图画;有的孩子属于聆听型的,他比较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属于操作型,他就是要动动这个摸摸那个,这不是孩子分心,而是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阅读。

  所以大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属于哪种阅读型的小孩,去了解孩子不喜欢书的原因在哪里:是这个故事对他没有吸引力?还是讲故事的方式不是他喜欢的?还是目前的环境影响了他的阅读?

  妈妈网:现在很多人提倡在孩子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觉得这是孩子接受阅读的最佳时刻,对于这种做法,您是怎么看待的?

  余治莹老师:孩子睡觉前通常都比较安静,不会被其他东西分心,只能躺在床上听你说故事。所以是比较专心的时刻,而且慢慢地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刚好也是晚安书。

  但我们只能说睡觉前是比较适合亲子共读的时间之一,而并不是唯一的。因为这要看家庭的作息时间,晚归型的父母,也可以选择在早上或是假日进行亲子阅读,只要父母跟孩子都觉得这个是最好的阅读时间,那就好了。没有说亲子共读时间一定要睡前或者一定要多长时间,只要共读的品质是好的,即使是5分钟、10分钟都是不错的。

  妈妈网:绚丽的图案、可爱的动物、丰富的早教游戏……几乎没有孩子不被这些电子产品所吸引。有的家长觉得,用手机孩子可以听音乐、用早教机是在帮助孩子识字,这有什么不对呢? 您是否也认同智能产品是培养孩子的最佳工具?

  余治莹老师: 像这些辅助的电子产品,爸爸妈妈在忙碌的时候,比如在开车,不能跟孩子共读,这个时候孩子想听故事,可以放个故事CD或者点读笔,让孩子去听,去感受到不同的说故事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这些设备只是辅助,完全不能代替父母亲。我们强调亲子共读,不在于故事的内容,而在于家长是不是把孩子抱在怀中,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温暖的体温,爸爸妈妈的气息,觉得是在跟爸爸妈妈做一件很有意思、很好玩的事情,这次才是重点所在。

  我看到有很多父母,孩子只有两三岁,就把手机或者平板扔给孩子,也不管孩子到底是贴多近看多久,父母可能会觉得我打发了孩子这个时间,可是短暂地打发时间却是伤害孩子长期的视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