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安全岛接收弃婴多数患病 医保作用有限

编辑:anshanshan | 出处: 四川卫视

  翻开何幸凝的病历,像铅一样沉:

  2007年,她6个月大时,因一次意外发现吞咽困难,抢救后确诊为先天性食道贲门狭窄;8个月大时,前后完成3次扩张手术,花费4万多元,但均失败,专家建议过几年再行手术,此后只能靠流食维生;2013年1月21日,实施食道下段贲门纵行肌分离术,术后出现肠漏;1月23日,再手术还是肠漏;1月29日,为保住性命进行食道切断手术并入PICU(重症监护室)救治15天,在腹部留导管用于注射流质食物到胃部,前后90天花费16万多元;2013年11月28日,实施放置食道支架手术成功,花费3万多元;2014年2月19日,再次住院,准备进行第8次手术,预算5至6万元。

  不幸的幸凝,幸运于有不离不弃的父母。

  幸凝还有5岁的弟弟、3岁的妹妹,弟弟也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后花费8万多元医治,已经治愈。今年41岁的黎秀菊说,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宝,无论是否健康。“我知道有些人会舍弃孩子,但我从来没想过,这是自己的骨肉啊!”

  为了照顾孩子,来自汕尾农村的低保户何家,四处举债,穷得家无片瓦。爸爸曾是渔民,妈妈则打着零工,为了照顾幸凝,大人们跟来广州也无法工作。

  医疗费始终是迈不过去的槛。幸凝至今已经花费医疗费30多万元,加上弟弟的治疗费用,全家借债20多万元,还欠医院5万多元手术费。“医保都有,但只能报销40%左右。除了报销比例有限,很多药都没法报销。”黎秀菊说。

  记者到访当天,爸爸又去借钱了,但希望渺茫。“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过了。”但黎秀菊还是心存希望,即将进行的手术成功的话,幸凝便可拔掉胃管、少受很多罪。医生说,手术成功率有90%。

  已经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号楼2楼22床的幸凝,再次期待幸运来敲门。

  “我们做错了,但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28岁的阿玲,一个星期前正与家人一起满心欢喜地等待腹中的孩子降生。如今,因将患病的新生儿丢在广州婴儿安全岛外,阿玲的丈夫涉嫌遗弃罪被警方刑拘,成为广州设立“安全岛”以来因“恶意弃婴”被刑拘的第一人。

  阿玲回忆,2月22日晚上10时,她在医院里顺产生下一个体重3.26公斤的女婴。女孩出生之后,出现气促、皮肤发紫的状况,随即被转入新生儿科进行治疗。丈夫陆续捎来的消息,都是“不断有新的问题。”阿玲说。

  孩子的病历显示,气管、食管明显畸形,气管插管困难,腭裂,心肌损害,头颅血肿,患有新生儿肺炎。“当时,新生儿科的医生说,外科手术分得比较细,他们医院没有办法做。”阿玲说。凌晨时分,“医生说,已经请省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参加会诊,也在孩子的喉咙里放了支架,但会诊的医生也认为孩子很难救活。”她说。

  记录于2月23日9时29分的医生和患者家长谈话内容摘要显示:“患儿气管插管困难,不排除严重复杂先天畸形存在,病情危重,与患儿家长详细解释病情,家长表示知情理解,要求放弃治疗,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患儿家长承担,予即刻签字办理出院。”

  阿玲回忆起作出放弃治疗女儿的决定,“一下子就懵了”,她说:“孩子食管和气管连在一起,手术连专科医院都说做不了。当时根本没有来得及思考。如果说给我们48个小时考虑,或者有另外的路可以走,就不会作这个决定(抛弃女儿)。”

  “我现在觉得我们做错了,但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阿玲气息虚弱地说。“把孩子抱过去的时候,还是有呼吸的。孩子是我身上的肉,我以前流产过,孩子出生我们多高兴啊。看到现在社会的谴责我很难过。”阿玲说。

  “设立安全岛,是基于生命至上、儿童权益优先的原则,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与刑法打击弃婴犯罪也是并行不悖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说。

  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创始人张雯表示,民间的救助资源也非常愿意帮助这些身患重病、家庭困难的被弃孩子,很多时候,问题出在救助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沟通上。民政部门也愿意和民间救助力量合作,让这些家庭知道:先救孩子,然后有人愿意帮助他们。

  想要不离不弃首先钱包得“硬”

  广深两地福利院的历史数据显示,福利院60%以上弃婴由各大医院转送而来;但从今年开始,随着广深婴儿安全岛的启用,孩子来源在发生变化。

  广州婴儿安全岛启用一个月就“爆表”,而曾经是弃婴最集中的广州各大医院,则清净了起来。南方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恒说,今年至今尚未发现一例,“去年全年有8个,很可能就是婴儿安全岛起了作用,家长们把孩子直接送到福利院去了。”

  无独有偶,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观察区2011年至2013年共接收17名弃婴,截至目前,今年这个数字还是零。

  把孩子遗弃在医院和送到福利院,有何区别?记者展开了调查。

  孩子留在医院,命运并不乐观

  2006年至2013年,南方医院总共发现(接收)138名弃婴。“2008年一年就有37个,急诊科里孩子的哭声没断过。”徐恒回忆。徐恒1994年起就在急诊科工作,近20年来,接手过的弃婴少说也有几百个。因为时常承担照料弃婴的任务,急诊科护士们被称为“临时妈妈”。

  被遗弃在医院的孩子,90%以上都是重病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地贫、脑瘫……治疗费用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家长也不是良心尽失,扔孩子的基本上都是跑了好几家医院,觉得没什么希望、治不起才扔的。他们可能觉得扔在医院里,存活的可能性大一些。”

  但实际上,这些孩子的命运并不乐观。由于费用原因,医院对病童基本上只能维持保守治疗,每人花个几百一千元。由于必须要等到生命体征稳定后,孩子才能被送到福利院,实际上只有50%的孩子能熬过在医院里的那段“搁浅期”。

  近年来,南方医院收到弃婴的比例有所下降,从最高峰的年均37名,到近4年每年不超过10名。“一方面是重男轻女的情况越来越少,健康或者容易治好的孩子,家长都舍不得;另一方面是婚检、产检逐步规范普及,重大出生缺陷下降。被遗弃的孩子,多是康复希望渺茫或治疗费用太高的。”徐恒介绍,南方医院接收的弃婴中,脑瘫患儿占70%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