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内化学生自身安全素质
上午9点30分,易县第五小学校园里突然响起警报声,正在上课的语文教师康杰立即放下课本,指挥学生撤离。学生们按顺序排队,快速从前后门撤出。“全校1500名师生用3分26秒疏散到指定地点,比上次快了10秒。”校长许福义说。
2011年,易县教育局决心在全县学校中开展以应急演练为核心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不过谁也没想到,演练的口风刚刚放出去,反对的电话就打到教育局。有的校长认为搞演练耗费人力、时间,影响教学;有的校长觉得学生太多,不好实施。
为了消除校长们的疑虑,县教育局首先选取了一所学生较少的山区学校和一所拥有上千名学生的实验中学作为试点。一段时间后,“全县教育系统疏散演练工作现场会”在两所试点校召开,通过精心设计,安全演练效果非常好。
“实验中学的学生疏散快速有序,看了后很受震动。”观摩会后,界安中心小学校长黄春青表示,“这么多学生都能组织好,我们学校更没有理由反对了。”
随后,《关于加强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制定实施,确保全县中小学应急演练长效机制的建立。同时,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包、谁负责”的原则,易县强化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与学校年度安全工作及教学督导评估挂钩,形成了应急演练活动的制度保障及活动落实的责任链条。
“以前总感觉地震火灾离我们很远,存在侥幸心理。但是2012年发生的7·21特大洪水给我们实实在在上了一课。由于平时的演练,在危急关头我们的学生表现非常镇定。六年级学生梁小江在洪水冲毁自家房屋后立即拉起惊呆的母亲往山上跑,拯救了他和母亲的性命。”紫荆关中心小学校长卢学工介绍说。
如今,易县各学校均确定每个月的第一周为应急疏散演练周,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大型演练活动,同时利用不同时段随机开展,实现了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据统计,全县各中小学在2013年共组织应急演练2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