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会“打架”?不少妈妈担心孩子满口方言

编辑:anshanshan

  有些家长甚至会因为好玩,专门教孩子一些方言。

  一位老家在绍兴的爸爸,在跟儿子说话时,总会时不时蹦出几句“土得掉渣”的绍兴话。儿子也很喜欢学,俨然一副“小绍兴”的派头,听着都让人觉得很“发魇”。

  也有专家指出,语言的最大作用在于表达和沟通,多种方言的家庭里,多元刺激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反而大有裨益。而当孩子能够较为完整地用两种语言(普通话与方言)进行表达之后,孩子也会逐步发展出对语言的区分能力,自觉地将两种语言分类,面对不同的对象分别说出合适的语言。

  虽然,家长的观点不一,但事实上,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影响的。

  杭州西湖区紫荆幼儿园的老师张雪莲说,相对来说,家庭“多方言”的语言环境,是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的,这在2到3岁的孩子中表现尤为突出。复杂的语言环境,会使正牙牙学语的孩子产生困惑,结果就是导致开口晚。

  在她带过的孩子中,语言差异就很大。“有个孩子,妈妈是语文老师,在语言方面对孩子很用心,所以孩子刚上小班,就能看图说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上了幼儿园还是不大会说话。”

  张雪莲说,在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中,确实有一些孩子因为长期由老人带,口齿不清,或者带着方言腔调。不过,她觉得家长没必要太担心,一般来说,到了中班以后,孩子在幼儿园里会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们,纠正自己的方言口音。

  至于会不会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的问题,张雪莲说,一般来说,小班的孩子都比较单纯,不会相互嘲笑,中班大班的孩子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到那时,孩子的口音问题也应该已经基本纠正了。

  张老师建议家长,在家的时候尽量不要跟孩子说奶语,如“吃饭饭、睡觉觉”之类,以免孩子到了幼儿园后还得重新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另外,口语最重要的作用是交流,她也鼓励孩子多和同龄或稍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玩。孩子之间的交流,比起大人教孩子说话,效果更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