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医院无奈择期手术提血难 医生曾以病人家属名义献血
“其实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很是普遍。”徐春华,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她说,大概从两三年前开始,血液紧张,如果不是急诊用血,血站动员病人家属献血后,才调血到医院。
“假设病人需要B型血,家属不一定非得献B型,只要去献了血都算数,原则上是缺哪样献哪样,200毫升或者400毫升都可以。”
徐春华回忆,“今年上半年,一个病人因为患有卵巢成熟性畸胎瘤需要做手术,手术中需要备血,血站同样要求亲人去献血才能输血。”由于那位病人家属中没有合适的血源,主管医生卓娟和助产师王莎莎便以病人家属的名义,到内江市血站,分别捐献了400毫升和200毫升血液。
徐春华认为这样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漏洞,有可能滋生血贩。“亲属指定献血时,只需要提供身份证,至于是否是亲属关系,血站不会去调查。”
该院妇产科主任彭一告诉记者,三四个月前这个规定已经取消,“只要符合输血条件,医院都可以直接向血站领取。”
常年缺血
医院无法达到安全储血量
说起用血艰难,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邹文说,她深有体会。
邹文介绍,每年医院会根据上年度用血量,向血站提交用血年计划,计划中估计了今年要用多少血,血站审核后,决定给医院一定数额的血液量。从前几年来看,这个数量只能达到医院需求量的一半。
“库存始终没有达到安全储血量,按理说每周向血站拿两三次血是最理想的,但是现在每天都要向血站拿血。”
“如果血站库存不够时,两种办法,一是喊停手术,二是献好多才给好多。”邹文记得,两年前,医院某位干部的父亲因为癌症需要做手术,一家四口人有三个累计献血都超过800毫升。“但是血站却说,以前献血是以前的事,现在没血,只有献了才能给。”
后来医院和血站沟通后,才最终拿到血。邹文说,这样的规定严重打击了献血者的积极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北京上海甚至出现血霸,收钱之后冒充家属去献血,所以卫生部要求严禁强制献血。
现在,只能鼓励亲友积极献血,如果亲属不愿意或者因为客观原因不能献,也不勉强。从去年年底开始,医院和内江市血站联网,血站可以查到医院的库存,医院提血情况才开始好转。为了节约血源,医院开展“自体输血”,即把有条件的病人的血在术前抽出来,在术中再输回去,减少用其他人血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