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预防胜于治,科学补铁很关键
宝宝出生4-6个月后,生长发育速度快、营养需求高,体内储存的铁逐渐被“掏空”。且母乳中铁含量降低,部分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又低,吸收过程极容易被干扰,容易出现铁缺乏,进而出现缺铁性贫血。2岁以下的宝宝铁缺乏会影响其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发育,及时补充了也为时已晚。对此刘维民主任特别强调: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合理摄入富含铁的辅食
很多人把蛋黄、菠菜、红枣等食物作为“补铁圣品”,事实上这些食物的含铁量或铁的吸收率并不高。在辅食添加初期,铁强化米粉是补铁的最佳选择,各种红肉类食物也是“补铁大户”,可循序添加。
2、选择适合宝宝的补铁剂
除了通过含铁丰富的食物补充,还有一种方法是为宝宝选择铁元素含量高、更易吸收且不良反应较少的儿童专用补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颗粒。
经历过给宝宝补铁的家长应该都很清楚,很多铁剂的口味不好,孩子不接受谈何补铁效果?还有的胃肠刺激很大,宝宝吃完不舒服,最终结果就是无奈放弃,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国内专注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达因药业专为儿童研制了好吸收又好吃的铁剂“右旋糖酐铁颗粒”,它既没有传统铁剂的铁腥味,对胃肠的刺激小,吸收率高,服用也很方便,依从性好、口感好、吸收好,更能保证疗程确保疗效。
3、坚持AD同补,防止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贫血。
刘维民还在节目中讲到,如果宝宝补铁效果依然不明显,还要考虑是否是维生素A缺乏所致。医学研究证实,缺铁性贫血常常与维生素A缺乏并存,这是因为维生素A可促进运铁蛋白合成,从而帮助铁到达造血器官完成造血过程,等于是间接参与了造血过程。如果维生素A缺乏,即使有再多的铁,也一样于事无补,缺铁性贫血也照样会发生。
由于维生素A在母乳、奶粉和天然食物中含量有限,转化率也较低。所以维生素A的缺乏在我国0-3岁儿童中非常普遍。考虑到维生素D与维生素A缺乏人群高度重叠这一情况,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是AD同补的方式,0-3岁婴幼儿每日小剂量补充维生素A1500-2000IU、维生素D400-800IU。这与《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的指导建议是一致的。所以,妈妈们在为宝宝补铁的同时,每天一粒伊可新的维生素AD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还能强体质、助长高、防近视,助力宝宝智力潜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