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产品不代表适合中国宝宝
即便进口的儿童药品、营养品并无质量问题,其中也蕴含着因对产品了解不全或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没有医师、药师的专业指导,更要审慎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外的儿童药品、营养品多是针对本国宝宝研制,未必适合在种族、饮食、体质、环境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的中国宝宝,成分和配方也未必符合中国孩子的营养需求。
比如,欧美发达国家会通过其他方式强化维生素A,儿童整体维生素A水平较高,缺乏问题不具普遍性,所以更适合补充维生素D,但是我国却建议为宝宝同时补充维生素A和D。原因很简单,由于膳食结构和孕期营养水平的不同,我国儿童维生素A摄入水平普遍不足,有近半数孩子维生素A水平不达标。2019年《中国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再次验证了这个结论,6个月到14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高达47.98%,也就是说,全国有1.1亿儿童处于维生素A缺乏状态,而且年龄越小缺乏率越高。
医学研究发现,但即便是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免疫功能下降,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是正常儿童的2-3倍,咳嗽发热的持续时间也是正常儿童的2.4倍。维生素A缺乏还会影响身高、视力和智力水平,宝宝贫血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可见,在儿童健康产品的选择上,不能迷信网红和国外品牌,只有真正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补充维生素AD应选择专为中国宝宝“量身定制”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等产品,AD同补,3:1的配比更科学更合理,含量符合营养学会和国内权威指南的推荐剂量,是中国宝宝的最佳选择。
事关孩子的健康大事,家长们更要多听从国内医生、营养学专家的建议,选择针对性更强、更加安全有效的儿童药品、营养产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