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文章让人蒙蔽双眼 商家套路防不胜防!

  如今“科学育儿”话题热度持续不减,宝妈们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东西送给自家的小宝贝。从安抚玩具、贴身衣服、营养品、奶粉,到尿不湿、婴儿专用纸巾、指甲刀等等,妈妈们对于襁褓中的天使所接触到的一切物品尤为上心。那这些产品如何选择呢?网上大量的产品评测类文章应运而生,似乎帮家长们节省了时间、指明了方向。但相当一部分却是挂着测评的噱头卖自家的产品,其结果反而是误导了消费者。

  今天小编化身福尔摩斯,为大家好好分析下这类不靠谱评测的“通病”。

  去伪存真 有请护宝锤

  必锤理由一:检测机构与被检产品属性不匹配

  通常,评测文章会以大量的检测机构理论数据做支撑,但首先送检产品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在保质期内,是否送检了足够实验用的剂量都未可知,而更重要的是,检测机构是否具备专业检测资质,是否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而这都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比如药品的官方检测机构是国家或省、市级药检所,检测方法也是以《中国药典》为标准的,而保健食品检测则应送往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而比如放心选评测中屡次出现的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结果不能用来判断药品和保健食品合格与否。

  因此,对于评测文章中涉及的检测机构、部门,一定要注意这些是否和被检产品属性相符,各机构分工不同,对各个产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可能也不同。看来连产品的检测也要“对症下药”才行!

  必锤理由二:没有实际检测结果性的文件

  不少人都知道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它们也仅对本次送检结果负责。而评测文章中仅展示了送检文件,并没有实际报告结论性文件,这样的文章可信度就更低了,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待商榷。

  所以宝妈们看评测文章时千万不要被“检测”、“检测机构”这些字眼儿“唬住”啦!而且现在市场鱼龙混杂,不排除有些不良商家借助评测之由恶意中伤同行的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