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缺失”型:缺乏关键营养素,妨碍铁的吸收转运
随着宝宝长大,自身储备的铁会逐渐消耗殆尽,再加上母乳中的铁含量大幅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身体对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果宝宝没有及时添加铁强化的米粉或谷物粉(强化铁的米粉应该是宝宝的第一辅食),或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添加肉类辅食,将导致铁的摄入不足。当然,只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结在于“只补充不利用”,问题主要出在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A参与运铁蛋白的合成,而运铁蛋白的作用是把体内的储存铁及时运输到造血器官,完成铁的造血使命,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A,运铁蛋白合成不足,造血过程自然也就完不成了。临床数据也显示,维生素A摄入不足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儿科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宝宝从出生起每天补充一粒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并且坚持到3岁,不仅是为了宝宝骨骼发育、身高增长、视力视觉发育等方面的健康,也是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
“疾病拖累”型:肠胃疾病反复不愈,增加铁的消耗排出
胃肠道疾病看似与缺铁性贫血毫无关系,但在临床上,这一因素引起的贫血非常常见。如果宝宝反复感染胃肠道疾病,如长期腹泻、消化不良等会增加铁的消耗和排出,引起铁的吸收障碍,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这也告诫各位家长,宝宝的肠胃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日常饮食一定要格外注意,应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性状、比例、种类适宜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饮食多样化,忌生冷、不洁以及油炸食品,让宝宝养成规律进食、适度用餐的良好饮食习惯。益生菌也是调理肠胃的“好帮手”,不仅能够扼制肠内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还能为肠内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维持肠道菌群稳定,保证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可有效预防和改善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帮助造就健康肠道。除了饮食之外,情绪和睡眠也很重要,给宝宝保暖也不能忽视哦!
总而言之,家长要有意识的为宝宝及时补铁,还有科学补充维生素AD,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