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爱牙日:宝宝的牙齿你真的“爱”对了吗?

  缺清洁:“我就是再坚硬,也怕小小的细菌!”

  牙齿虽然一向以“坚硬”的形象示人,却也不是无坚不摧的存在,它最大的克星就是导致蛀牙的细菌。根据《中国儿童口腔健康现状》调查中的数据显示:56.69%的家长表示孩子在3~12岁阶段,有牙齿就已经出现龋齿。龋齿的生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除了上文所说的维生素AD缺乏导致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口腔清洁不到位。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要开始帮宝宝刷牙了,每次进食后也可以喂一点水,减少细菌滋生。妈妈可以采用做游戏、读绘本、看视频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刷牙的意识,帮助孩子养成自觉刷牙的好习惯。

  刷牙姿势:妈妈帮年纪太小的宝宝刷牙时,可以坐在孩子身后,或者让孩子躺在自己腿上,这样方便妈妈操作,孩子也比较舒服;

  刷牙工具:最开始应该选择婴幼儿专用、小头且软毛的牙刷;宝宝稍微大一点,可以用电动牙刷,更方便也更干净;

  刷牙方法:6岁前推荐圆弧刷牙法,用牙刷在牙面上画大圈圈,务必要照顾到每一颗牙齿;6岁后推荐比较科学的巴氏刷牙法,注意清洁牙龈和牙齿的交界处,牙刷贴着牙面保持 45度角,斜斜地插进牙龈边缘,高频地小幅颤动刷毛。

  缺锻炼:“不要吃软怕硬,快让我放飞自我!”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以及牙槽骨的生长发育。但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有些妈妈担心宝宝不好消化,喜欢给宝宝准备精细柔软的食物。殊不知,如果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给予牙齿生理性刺激,将会极大影响牙齿咀嚼能力的锻炼,不利于牙齿的萌出和之后的牙齿排列,也是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精细食物通常含蔗糖量高,又缺乏富含纤维食物的自洁作用,长期食用容易患上龋齿,不仅不利于营养消化吸收,影响面容发育,还会使得乳牙牙根与牙槽骨固连,恒牙不易萌出。6~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当宝宝有上下牙床咬的动作时,就表示自身咀嚼的能力已初步具备,妈妈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根据宝宝的进食能力及时调整食物状态,让宝宝多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胡萝卜、豆类、玉米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次数。此外,宝宝牙齿也需要定期检查,建议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及时监测牙齿的发育状况,如果存在潜在的口腔问题,也能早发现早治疗。

  好牙都是养出来的,想要宝宝拥有一口健康好牙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呵护与照料,应该把一天都当成“爱牙日”对待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