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这几件事上“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性教育旷课:不敢大方谈性,不懂得自我保护

  中国家长一直羞耻于谈性教育,甚至采取编瞎话、沉默不语、清除隔离、责骂批判等方式,试图保证孩子的纯洁性,认为等孩子长到一定的年纪自然无师自通。然而,从幼年遭性侵、抑郁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到屡屡被曝的虐童、性侵儿童事件都在给家长敲响警钟:正是因为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家长对性的曲解,才让孩子在面对外来侵犯时不懂得保护自己,成为禽兽们的“盘中餐”。况且,孩子在2岁多就会表现出性格方面的性别差异,3岁时已经开始有了性别意识,不知不觉会出现“性探索”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越是遮遮掩掩的避讳谈性,越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所以说,性教育一定要趁早,早期性教育启蒙,也有利于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

  想要孩子身心健康,家长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对“性”的刻板观念,提前储备好知识,如实回答孩子的提问;也可以通过儿童身体绘本、人体器官挂图、拼图、视频或人体模型等,告诉孩子每个器官的科学名称和功能,让他们从小了解、热爱自己的身体;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跳过生殖器官,应该让孩子从小把生殖器官看成身体自然且正常的组成部分,而非令人羞愧、难以启齿的存在;预防儿童性侵是性教育的重要一课,家长应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学会保护隐私部位,将孩子可能遭受侵害的几率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父母是其永远的后盾,无论发生任何事都要勇敢寻求帮助。

  心理学旷课:忽略情绪管理,影响性格形塑期

  性格的初步形成始于幼儿时期,此时幼儿的性格尚未定型,富于可塑性,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不少家庭的独生子女或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家人常会有过度保护的状况,还以“年纪小不懂事”、“长大就会好”为借口忽视孩子的心理教育,造成“熊孩子人人喊打”的社会现状。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幼儿处于性格萌芽阶段,幼儿的性格教育属于最初的起点教育,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一方面,孩子的个性是父母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塑造而成,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就不教育。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绘本、具体事例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做好情绪管理,在习惯中建立教养模式,让好习惯逐渐内化为本能。孩子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若出现如耍脾气、打人、抢玩具等不适当的行为,父母应主动告知孩子,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任他为所欲为,最好能适时教导其正确的态度,建立明确的价值观。最后,即使孩子犯错也要维护其自尊心,尽量以正面的语言和情绪去教孩子,让他们乐观地面对外在环境。

  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扶持,孩子的每次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