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宝宝吃得少、吃不饱?当心喂出“小胖子”!

编辑:妈网小编

  对于很多妈妈而言,“吃”可以说是照顾宝宝的头等大事。宝宝多吃,妈妈高兴,于是想尽各种方法让宝宝吃得多一点,认为这样才能吸收更多营养,有些妈妈甚至还将“吃得多=长得好”混为一谈。虽然舐犊之情无可厚非,但要留神千万别把宝宝喂成“小胖子”!

  过度喂养隐患重重,三招判断宝宝饱不饱

  1、过度喂养危害知多少?

  在传统观念中,宝宝“白白胖胖”是健康的标志之一,有些家长也固执地认为宝宝吃得多才能长健壮。事实上,喂食过多食物会使宝宝摄入的能量超过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造成喂养过度,给宝宝的健康带来诸多隐性危害:

  首先,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并未发育完善,消化酶活力低、消化功能差、胃容量也十分有限,再加上稍小的宝宝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家长全凭“自以为是”给宝宝喂食过多,就会加重消化系统的工作负担,出现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表现,比如呕吐、腹泻、腹胀等等,影响营养吸收。

  其次,宝宝稚嫩的消化器官如果要消化过多的食物,有限的血液和氧气就会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因而脑细胞会出现暂时性缺血,脑供血减少,则会危害大脑的发育。

  最后,对婴幼儿的过度喂养,尤其会增加儿童(特别是5-6岁)肥胖的危险性。肥胖不仅带来身体负担重,心脏负荷增加,脂肪还会影响维生素A、D、钙等关键营养素吸收利用,带来“隐性饥饿”的风险,影响免疫功能、身高增长。

  2、三招判断宝宝吃多少!

  ①是否有满足感: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吃奶后能主动放开妈妈的乳头,而且能安静地睡上一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则表明已经吃饱。反之,如果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的乳头,吃完奶后表现为哭闹、烦恼、渴望妈妈的怀抱,则说明没吃饱。

  ②便便次数、颜色:宝宝出生后的前几天里,每天应至少排尿1-2次,随后的排尿次数逐渐增多。第一个月,满足喂养的宝宝一般每天至少有6次小便,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3-4次大便,黄色软膏状,随后大便可能次数减少,一天一次或几天一次,但精神状态很好,大便质地柔软。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相对会干燥一些,一天排便一次也属正常现象。如果宝宝排尿或排便次数达到这个水平,则说明吃饱了。如果便便是水样,泡沫状或者呈绿色,并伴有吐奶、腹胀、哭闹等情况,很可能是喂养过度导致疾病的表现。

  体重增长情况:在正常吃饱的前提下,宝宝体重每个月都会正常增长,一般一个月增长500-600g为宜,如果体重出现大幅度增长,很有可能是喂食过多,或是喂养方法和饮食结构不合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