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玩具对孩子的心理意义,买了就是浪费

编辑:Kiki


  2岁多开始,孩子们就会有抢玩具的动作了。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初步尝试。
  3岁以后,孩子们开始逐渐掌握协作的技巧,会很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的游戏。他们可能会扮演爸爸妈妈,去照顾小宝宝。可能会扮演医生,去给病人打针。可能扮演厨师,去给客人备餐饭。
  玩具被这个时候的孩子赋予了很多社会化的功能。孩子们借助玩具,去模仿一个成人世界的样子,同样也在探索成人世界的规则。
  竞技类游戏也会很容易吸引这个阶段的孩子。所以,棋类、牌类,以及球类游戏,适合陪孩子玩儿。
  当然,如果你的小孩希望拥有一个跟他的小伙伴一样的玩具,你要理解,这不是攀比,而是社会化的一种需要。他们需要感受到和同龄人保持一致。


  所以,你可以适度满足。当然,你也可以帮孩子想办法,去通过交换、轮流玩等技巧使自己得到满足。
  提示:
  越简单的玩具,留给孩子的创造空间越大
  1.不建议给孩子买电子玩具。
  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操作玩具能够带给他们的变化,惊喜、想象力,力量感,成就感,等等。
  所以,一个高档的电动车,远比不上几只破旧的纸箱子,一堆积木,一些沙子和水,一个泥巴坑来得好玩、有趣。
  2.也不建议给孩子买所谓的益智玩具。尤其那些看起来花了很多心思设计出来的教育类玩具,往往华而不实。
  为什么呢?因为玩具设计者花的心思越多,留给孩子们的创造空间,其实就越少。况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教育类玩具能够帮孩子变得更聪明。
  所以,最简单的玩具如积木、布娃娃、拉绳玩具、橡皮泥蜡笔和纸张,才是最好的。
  积木育儿
  微信号:jingguanyuer
  以上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邮箱:xiyue@mama.cn),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载妈妈网APP,获取更多精彩母婴资讯及福利,妈妈的世界只有妈妈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