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给孩子灌输这些负面信息了,后果真的很严重!

编辑:Katie

  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如何去正面引导?
  (1)就事论事,不要急着给孩子打标签
  很多时候,当孩子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缺点时,家长很容易把这个缺点扩大化,然后以偏概全地给孩子贴个标签。
  比如,小孩子见了陌生人不敢打招呼,我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害羞呢,没点礼貌,见人也不打招呼!”
  在这个平常的例子中,“害羞”“没礼貌”就是我们随手给孩子打上的标签,这对孩子的内心还是有打击的。
  对于小孩子来说,社交范围本来就很小,怕见陌生人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并不是真的“害羞”“没礼貌”,只是家长没有正确引导而已。
  我之前接触过一位妈妈,她在面对不爱打招呼的女儿时,从来不会强迫。每次见到熟人,妈妈都会模仿小孩子的声音,语气欢快、细声细气地喊一句“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然后,孩子就很开心地跟着喊。

  (2)多说“应该怎么做”,少说“不要做什么”
  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虽然有时候话说的有点重,但也是恨铁不成钢。不过,教育孩子时的用语也是有讲究的,同一句话,换个说法,效果往往截然不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的批评埋怨,换成正面的鼓励、暗示。
  比如:大冷天的,孩子不想穿外套,与其说“不穿冻死你”,不如说“穿的暖暖活活,才能跟小朋友好好玩呀”
  孩子用过玩具、绘本后不收拾,与其指责孩子“邋遢”,不如说“现在把玩具整理好,下次找的时候才方便”
  当孩子写作业慢时,与其骂孩子“磨蹭”“墨迹”,不如告诉孩子“好好写,写完咱痛痛快快地玩”
  当孩子写字不认真时,与其骂他“螃爬的”“狗挠的”,不如说“你把这个横写得平一点,会比现在更好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