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离家出走”!暗藏的心理危机你懂吗?

编辑:Lily

  其实孩子心理与性格的形成,从出生就开始受到影响,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家长们主要关心的孩子生理上的变化,但是其实要照顾好一个孩子是要同时兼顾他的生理和心理。

  生理和心理本就是互相依存的。比如说,宝宝生病了,他肯定情绪不佳,需要更多的爱、耐心,以及更精心的照顾;当宝宝心情不好的时候,他的身体机能自然也就降低了。可以说,心里上的安慰,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身体上的爱抚也能促进心理的愉悦。在宝宝婴儿期的时候,更多的是动物性的特征和需求,主要是通过生理满足来促进心理的发育的。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0 至1.5 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第二个阶段:1.5 至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第三个阶段:4 至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第四个阶段:6 至11 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第五个阶段:12 至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第六个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第七个阶段: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第八个阶段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孩子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属于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者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宝宝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般性的问题,如:口吃、尿床、逃学、不吃饭、说谎、好动等;

  特殊性的问题,如:恐惧症、儿童抑郁症等。

  其实,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宝宝的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这时忽略了宝宝的心理成长,对宝宝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