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医生病人过家家——让孩子学会自救
【怎么玩】这其实是一种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孩子扮演受伤者,由于跑步摔倒、用小刀割伤、开水烫伤,或者其他原因而受伤,妈妈引导孩子如何呼救和自救,例如大声呼救、打电话通知救护车,以及自己用纱布包扎、平躺等待救援等等,然后妈妈扮演医生前来救助孩子。
【有啥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危险也可大可小。玩这个游戏,孩子可以根据“突如其来”的不同伤害,思考这种伤害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对症下药”,锻炼了大脑的灵活性。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学会求救和自救。因为每种伤害所要求的急救方法不一样,所以妈妈和孩子每次游戏设定的受伤原因也最好多样化(以常见伤害为主),这样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种的体验。妈妈和孩子的角色也可以互换,让孩子对救人和自救有更深刻的理解。
4、剪纸——锻炼协调能力和想象力
【怎么玩】给孩子准备一些纸和一把儿童专用安全剪刀,让孩子随意剪。刚开始的时候,妈妈要先教孩子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当宝宝剪出不同形状的纸片时,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剪的像什么。不建议过早让孩子使用市面上那些已经画好了形状的剪纸画册,而最好让孩子在白纸、报纸等纸张上自由发挥。
【有啥用】孩子的动手能力要从小培养,孩子在动手剪纸的过程中,手指关节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而剪纸还需要用大脑协调动作,由大脑指引孩子的小手如何剪,同时,孩子的眼睛也要看着小手是否剪错了位置,是否需要修正等等。所以,剪纸又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大脑与手指、手指与眼睛之间的协调能力。另一个,孩子可以随着纸片的形状的变化,想象出不同的事物来,所以剪纸游戏对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杯盘碗碟叮叮咚——提高听力水平和节奏感
【怎么玩】把家里各种形状、各种材质和厚度的杯子、盘子、碗等都拿出来,让孩子拿一根棍子(或者筷子)轻轻敲打这些杯盘碗碟,听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熟悉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或者用纱巾蒙住孩子的眼睛,由妈妈敲打,孩子根据声音的不同,判断妈妈敲打的是哪个物品。若孩子年龄较大的时候,妈妈可以鼓励孩子敲打出一段简单的韵律。
【有啥用】现在很多家长早早地就把孩子送进钢琴班、小提琴班等学习乐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孩子的节奏感。但其实,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费用。跟孩子玩这个小游戏,一分钱都不需要多花,同样能够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和节奏感。孩子猜声音的时候,如果孩子说对了,证明孩子对这些类似的声音是有记忆的,其记忆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这个游戏对孩子提高注意力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