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病输液之“怪”现状
对于小儿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的治疗,很多年轻家长都知道“能吃药不打针,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可一旦到了自己的孩子生病,往往变得毫无原则,希望马上输液孩子好得快。加上现在很多孩子平时都由祖辈抚养,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也是坚决拥护输液,以致目前在国内小儿生病输液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怪”现状。
第一怪:医生让吃药,家长不依不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儿科诊室的输液,大多数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发生的。尤其是由祖辈陪同下前来看病的孩子,大多数逃不过输液的痛苦。一名三四岁的孩子由爷爷奶奶领着来看病,经医生诊断,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医生开了退烧药和感冒药,但爷爷奶奶不干了,“以前感冒发烧都是输液的,为什么这次不让输液了?”“你看孩子一点儿精神都没有,给输个液吧,让孩子快点好起来”……无论医生如何解释劝慰,爷爷奶奶始终不依不饶,非要医生给孩子输液不可,无奈之下,医生只好开了输液的单子。
妈网观点:输液一次=冒险一次
与口服药物相比,静脉输液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作用比较直接,尤其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但是,输液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能“液到病除”,相反,输液比口服药物有更大的医疗风险。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否则空气中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