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阶段只对孩子提出少数几项要求,等他全部做到之后,再增加新的要求。基本上一年级的孩子3条要求、二年级的孩子5条要求,就可以了,而且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做到它们。爸爸妈妈如果一下子介入太多,反而会干扰孩子自己的发展轨迹。
分配任务的能力、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的能力、统筹安排的能力……这些都是要等孩子的大脑发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具备的高级技能,一般来说,孩子要到高小甚至中学阶段才能做到这一步。爸爸妈妈如果在此之前就提出这些要求,容易让孩子因为做不到而产生挫折感与抵触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把它们当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但不是当下的评判指标。
同样的习惯和方法对孩子长大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很重要
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计划性与统筹思维
孩子10岁左右(小学高年级阶段),爸爸妈妈可以增加对他的计划性方面的要求了。可以有意识地问问孩子:“你的计划是什么?”当孩子逐步习惯了在行动之前做计划后,他就会养成先计划后办事的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耐心地与孩子讨论他的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孩子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模仿中学习的,所以爸爸妈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爸妈现在能做的:
教孩子做计划
爸爸妈妈可以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一起计划。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今天我想好好安排我们的生活,吃完早饭后,我们到公园去看花展,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小睡一会,下午1点我们去少年宫学画画,3点我带你去海洋馆,回来后,你要写一篇一天的见闻,你觉得这样安排好不好?”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能让他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