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讲原则并坚持
爸爸妈妈如果在教育孩子时有一套原则,并一直坚持实行,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在某些方面是有底线的,是不可逾越侵犯的,那么孩子便会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则表现得乖乖的,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这里讲的原则,不是父母说了算,也不是说规范孩子行为的条条框框,是父母和孩子协商约定的行为准则。
家长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要先把作业完成了才能看电视,或者说看到叔叔阿姨要礼貌地打招呼。这些其实也是家长有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表现得好,家长可以多赞扬鼓励孩子,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如果孩子不遵守约定,就根据轻重令行禁止,并指出孩子的错误,适当地给他一些小惩大诫,例如罚他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家长要注意赏罚分明,并且要一贯作风,坚持原则。
不能因为太过溺爱、惯宠孩子而丧失原则,对孩子过于迁就。让孩子感觉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不准就是不准,没有空子可钻,这样也就能够威而不严地建立家长的威信了。
5、避免情绪化
家长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保持冷静和坚定的态度。家长在处理事情上表现理智,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决定是理智的,是不可更改的,那么孩子便不会再固执己见,顺应家长的意思。
但家长千万不要表现过火以致让孩子觉得家长过于霸权,什么都是家长说了算,自己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家长应该要适当地掌握好这个度,以民主的方式做决定而不是利用大人的理性力量来作为压制孩子的手段。
当孩子犯错误,家长表现得暴跳如雷,情绪激动而不能自制时,孩子的感觉是家长现在是不清醒,不理智的,父母被情绪左右而会对自己做出不公平的对待,这会大大地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父母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平静坚定的语调来向孩子提出要求或表明态度,避免情绪化,让孩子感觉父母这样做出来的决定时深思熟虑、是理性的,自然孩子也就会比较顺从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