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个月宝宝:父母与BB多交流
5个月左右,宝宝就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了,喜欢尖叫、大笑、大声地叫。比如说:爸爸妈妈看着宝宝说话时,宝宝通常以:阿-咕,阿-咕回应。到了8-9个月,婴儿仍然未能用语言表达意思,但他们有些已经能发出不清晰的“爸爸”“妈妈”的喃喃复音。
和宝宝的交流绝不限于语言
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与宝宝多交流,在给他换尿布时、喂奶时、穿衣服时,你都可以用用最轻柔的声音和他对话“来,伸开小手”“张张嘴”虽然你只是在自言自语,但是你会看到宝宝专注的眼神,他的小雷达已经开动了呢!
和宝宝的交流绝不限于语言,身体的语言交流也是父母该多多注意的。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但通过特定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愿望,妈妈从中可以看出婴儿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宝宝躺够了,就会一边挺肚子,一边“哼,哼”地表示不满,这时如果妈妈能抱起婴儿,婴儿会很高兴。如果婴儿想让妈妈抱,就会把双手伸向妈妈,脸上露出着急的神情。读懂宝宝的身体语言,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理解,你会发现你和宝宝会变得更亲密无间呢。
3、父母是孩子第一语言老师
孩子最初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父母作为宝宝语言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交流中要尽量用清晰、标准的发音和宝宝对话。说话时讲语速放慢些,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多听广播、看电视来让孩子有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但其实这些媒介手段反而会阻碍亲子之间的交流,让宝宝很难听清你的话。
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为她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极为重要,给孩子提供的语言刺激,除了规范的日常对话之外,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讲述一些适合孩子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建立链接。比如,当孩子对盘子里的苹果感兴趣时,就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那是“苹果”等。
哺育生活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朕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别人听起来没有任何意义的音节,父母和宝宝都能准确理解,逬行融洽互动的交流,这是婴儿学习语言无法代替的亲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