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在娃身痛在娘心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编辑:xiangmengjie 出处: 妈妈网
【妈妈网特稿】如今的孩子家长在探讨“棍棒教育”时大都持否定态度,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说理为主,然而孩子难免有拧巴得让爸妈hold不住的时候,不少妈妈都有过忍不住打了孩子,事后却很后悔的经历。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一些中国式父母的内心却始终有着“该不该打孩子”的纠结心态。本期【为娘虐心事】与大家探讨这个话题。

  挨打后遗症:造成孩子的心理偏差

  爸妈之所以打孩子,是因为孩子淘气、不听话,而打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改正错误。可一时冲动下打了孩子,不但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还可能让孩子的心理出现偏差。


孩子挨打心理很受伤

  理偏差一:说谎。犯错=挨打,一些孩子在被爸妈打了之后心中就会生成这样一个公式。于是当他再次发现自己犯了错之后,为了避免再次挨打,就会通过说谎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心理偏差二:软弱。有些爸妈打孩子不止一回两回,而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但为了不再挨打,每次他都会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在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将来在学习上也会很被动。

  心理偏差三:孤僻。稍大点的孩子在挨打后很容易自尊心受挫,甚至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出现偏差,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因此而感到自卑、不愿与人交往。

  心理偏差四:执拗。3岁起,孩子进入了第一个叛逆期,此时如果粗暴地打孩子,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还会用故意捣乱以示反抗,存心让父母生气。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越加倔强固执,甚至用离家出走来与父母对抗。

  心理偏差五:暴力。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父母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很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以暴力方式对待其他人。另外,如果父母给孩子灌输“打是爱”的思想,还容易让孩子认为打亲近的人是对的行为。

  孩子挨打后容易出现心理偏差,但当说教不起作用时,妈妈们是否感到无所适从了?下面就给妈妈们介绍几种处理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