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在娃身痛在娘心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
编辑:xiangmengjie 出处: 妈妈网
【妈妈网特稿】如今的孩子家长在探讨“棍棒教育”时大都持否定态度,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说理为主,然而孩子难免有拧巴得让爸妈hold不住的时候,不少妈妈都有过忍不住打了孩子,事后却很后悔的经历。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一些中国式父母的内心却始终有着“该不该打孩子”的纠结心态。本期【为娘虐心事】与大家探讨这个话题。

  分析:这几种情况可以“打”孩子

  这里所说的“打”并不是将孩子身体上的痛感作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打”的动作威慑完全没法通过说教控制的孩子。

  另外,“打”只适用于3-6岁之间的孩子。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而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否则会使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受伤,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几种可以“打”孩子的情况

  下面几种情况,可以考虑“打”孩子:

  情况一:孩子的行为会对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3-6岁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有些孩子,越是不让他碰的东西他却偏偏要尝试。但例如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若孩子触碰到这类底线,需要给他一定的震慑,避免他接触威胁。

  情况二:孩子的行为会发展成触碰法律、道德底线的地步。例如学龄前的孩子偷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欺负弱小的孩子等,若屡教不改,需要震慑。

  情况三:孩子骄横不讲理。当然,若父母一直给予孩子良好的素质教育,孩子不会变得骄横不讲理,但有些孩子小时候被爷爷奶奶宠惯了就容易自我中心。父母对此难以纠正时,可以震慑。

  即便是震慑孩子,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一不秋后算账,二要讲明原因,三是偶尔为之。

  在该不该打孩子的讨论中,有一个观点独树一帜--孩子犯错可以打,但是请脱了孩子的裤子打屁股。对此,妈妈们的看法不太一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