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另类饥饿 你读懂了吗?

编辑:静渝

  对此,美国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解释道:当宝宝被母亲抱在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胸对胸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 于平静,心理饥饿便得以满足。研究人员观察到,出生后30分钟内即被母亲搂抱的孩子,以后比其他婴儿哭得少些、睡得好些、喂养也更顺利些。

  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平时多抱抱孩子是“喂养”宝宝心理饥饿的最 佳精神食粮。

皮肤的饥饿

  皮肤饥饿

  美国心理学家哈特的猴子实验显示,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 是皮肤饥饿的表现。

  皮肤饥饿有什么危害呢?临床医生发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研究显 示,消除皮肤饥饿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亲吻、抚摩等肌肤之亲。据外刊报道,欧美等国的儿童中近年来流行精神饥饿症,表现为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平均身高 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等,就是缺乏父母肌肤之亲的结果。

  因此,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与孩子接触,如一边用手抚摩其头、背、颈、前臂、手掌等部位,一边讲故事、欣赏音乐、看电视,此乃促进儿童发育的又一窍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