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绘本内容
二、把握绘本内容,合理设计环节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就运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来导入,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巩固和认识环节:“看看,螳螂青青都做了哪些形状的家具?猜猜他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环节:“帮螳螂青青变变这些形状家具”,等等。
2.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有时拘泥于绘本情节之中,可能会钻牛角尖,其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设计时不妨换个思路,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设计出的数学活动会更加有效。比如,绘本《金老爷买钟》故事内容主要为:“金老爷不停买钟挂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楼、二楼、三楼的时钟都不一样。”该绘本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幼儿发现和理解时间的流逝性。
第一次我运用了以故事为主线的方法进行设计,但由于该绘本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对时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为此,我改用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环节:先让幼儿观察实物挂钟,然后讲述绘本故事后引发幼儿讨论,再选取绘本某些内容融入游戏棋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时间的流逝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创作幼儿绘本故事需要想象和夸张,但数学概念是严谨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避重就轻,对有争议的故事情节适当进行删减,确保让幼儿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比如,绘本《蜂蜜蛋糕树》中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与自然测量的方法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先选取了部分适宜的故事情节,然后提供多种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