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转基因食品变得如此可怕?
黄金大米事件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讨论从来都未曾停止过,众多科学家投身其中,每一次实验结果似乎都能够引起轩然大波。我们从最近的“国外科研机构利用中国儿童做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一事谈起。
这个实验的背景是这样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估计有 1.9 亿儿童和 1900 万孕妇患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症(VAD),每年发展中国家有 35万儿童因 VAD 而失明,67 万儿童因 VAD 导致免疫力低下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从 2000 年初开始,经过反复努力,科学家们将维生素A合成的前体-β-胡萝卜素的基因导入了水稻,这些基因的产物能够在稻米主要食用部分胚乳中富集,从而使大米带有胡萝卜素的金黄色,故被人们称作“黄金大米”。
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主持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支持下,产品的人体营养学功能试验已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以符合科学伦理、确保参试者健康为前提,在美国等国家进行,初步结果证实确有克服 VAD 的良好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药品一样,黄金大米的实验参加者,包括了美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儿童,绝不是如个别不明真相的公众所说的那样,是拿中国儿童来做小白鼠。
说到底,黄金大米这个实验本身是实验伦理方面的问题,而丝毫不涉及到理论的科学性。如果实验方能够切实履行告知义务,让参与实验的家长和孩子真正理解他们参与的是什么实验,当中存在什么已知或未知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多大,让被实验者充分享有并实现自己的知情权,也许就不会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可以认为对黄金大米实验的质疑,是由对制度质疑而延伸出来的伦理方面的怀疑。
除了黄金大米实验引起的愤怒与恐慌之外, “转基因玉米引起大鼠肿瘤”、“转基因食品导致不育”、“转基因谷物喂养的猪胃炎高发”等言论也曾经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慌。不再分别对每一段风波单独辟谣,只说这种谣言不断被传播放大的现象本身,说明全民科普的现状和意识亟待提高。这个时候提醒妈妈们,需要用科学来武装自己:大多数的实验本身在设计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样本不足,或缺乏对比试验(不吃转基因谷物的大鼠或猪数据如何?),学会客观冷静地分析是否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