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和分娩对盆底肌是个很大的挑战!
盆底肌在和怀孕和分娩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接近分娩时,骨盆会变得松弛,出口变大,但盆底肌在阵痛开始后会变得柔软,从而为宝宝打开一个容易通过的通道。
孕期:被变大的子宫压迫,膀胱会下垂。之后被子宫压弯的盆底肌支撑膀胱的力量会减弱,很可能会引起漏尿。但是,一般在怀孕期间出现的漏尿现象在产后都会得到解决。
产后:分娩后,盆底肌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恢复。大约要3周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产前的状态。但经过这一系列的压力和变化后,盆底肌的支撑力量开始变弱,有些肌肉和韧带很可能被拉伤,处于疲劳困惫状态。如果这时不注意保护和锻炼的话,很可能会无法恢复,导致老年后出现漏尿等现象。
温馨提示:如何预防骨盘疼痛?
第一、患有关节结核、风湿症、胃软化症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治愈这些疾病,然后再考虑妊娠。
第二、怀孕后,多休息,少活动,但不能绝对静止不动,要适当而不要做过分剧烈的劳动或体育锻炼,如做一些伸屈大腿的练习,尽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运动或急剧的动作。
第三、产后避免过早下床或在床上扭动腰、臀部。
骨盆和孕期常见的腰痛、背痛有什么关系?
孕期里,胎儿一天天地长大,骨盆及其韧带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长时间过于劳累或姿势不对,很容易导致腰痛和背痛。因此,应该有意识地保护骨盆,才能让最后的分娩更加顺利。
众所周知,由于地球引力的原因,肚子里的孩子当然会向下坠。准妈妈依靠骨盆、盆底肌以及腰部和背部的力量不断地克服这种力量。怀孕后随着子宫不断增大,身体重心向前移动,骨盆和脊柱的弯曲度加大。为了克服重力的作用,妈妈的肩和颈椎都要拼命的向上用力,除了用腰部肌肉的力量,准妈妈还会努力挺直背部来让身体保持正直,我们常看到一些准妈妈使劲挺直腰杆站立和走路,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