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中国古代着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对胎教有过分析论述。他通过对母亲心理状态好坪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母亲的道德修养、性格爱好对胎儿有哪些遗传作用等,提出了对胎儿实行教育的具体方法。
至于古代医学家、重视胎教的就更多了。例如隋代着名医生巢元方,唐代“医圣”孔思邈、徐之才,明代的虞博、郭子章、万全等人都在自己的着作中说明了胎教的内容与方法。宋代名医陈自明在他着作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就强调指出:“胎教产图之书,不可谓之迂而不加信。”
优生胎教竟始于中国汉代
2、从计算年龄能想到什么?
人在母体内的这一段时期是很重要的。“哇”的一声,从离开母体时则为诞生。人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生的开始,但并非如此。我们的生活是在母体内时就已开始。因此,我们寄宿于母体的一刹那才是真正的诞生。所以,准确地说来,人的年龄应把母体内280天计算在内,这样,宝宝一出生已经是10个月了。这10个月是在母腹内度过的。
按照佛教的概念,受胎之时就是诞生之日。因为从人的形态逐渐形成的胎儿起,已经承认他是一个人。实际上;承认不承认胎儿是一个人,是研究零岁教育时的一个关键。
目前,人们了解到婴儿在母体内就具有一些能力,已经能够基于这种知识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研究了。
3、“胎教”从何而来?“胎教”的目的是什么?
胎教为我国首创,是世界教育史和医学史上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现。
相传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后之所以能生育出“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的周文王,在于她在怀胎时注意生活起居,修身养性,还坚持晚上请音乐师来唱诗。西汉戴德在所撰《大戴礼记·保傅》中,追述了殷周时代就强调对太子的教育要从胎儿时期开始,并命名为“胎教”。至于什么是胎教呢?
《辞源》中“胎教”辞条,给胎教下了一个定义,谓“旧时说妇女怀孕后,其思想、视听、言行,必须谨守礼仪,予胎儿以良好影响,名为胎教。”可见,胎教就是通过人为措施,使胎儿身心得到更好发展,使后代在生命伊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以期日后成为既健康而又聪明的优秀人才。由于胎教的含义十分广泛及人们进行胎教的自觉程度不同,胎教又常分为广义胎教与狭义胎教,以及有意胎教和无意胎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