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的分享也要懂得感恩
首先,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有一种泛灵主义的特点,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
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 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使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逐步培养孩子的识恩、知恩之心。
其次,注意父母的表率作用:培养孩子感恩、施恩意识和行为。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此,家人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家长,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家长时,家长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家长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家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家长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