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约变成孩子的自觉行为
三、达到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的目的
偶尔成人在冲洗拖把时,水龙头开大了,孩子会提醒“妈妈把水龙头开小一些,别浪费水!”出门时忘记了关灯,孩子会说:“爸爸还没关灯呢?”这时节约就已经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了。
将孩子的节约体验、节约意识和节约经验变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孩子们的节约表现在没有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时,很容易出现反复。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上网搜索、观看录像片、给他们读一些有关缺水的新闻报导等,让孩子了解到没有水,人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船就无法行驶,大地就会干裂无法种庄稼等,这样孩子们对缺水的危害认识得更全面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浪费资源就会使资源枯竭,人就会丧失生存的家园。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强烈的节约愿望,达到巩固的目的,促使孩子的节约意识变为自觉的节约行为。
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是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因此,当孩子出现节约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做出肯定和鼓励,看到孩子的节约行为就要及时表扬,支持孩子的节约行为。二是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节约方面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希望孩子做到,我们大人一定要做到,保证我们的行为可供孩子模仿和学习。 三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前面也谈到了习惯的养成,是要经历较长的一个过程的,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很大程度在于成人的坚持和培养。
节约教育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很有必要,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广泛重视。而对幼儿的节约教育应以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为核心策略,从创造情景入手,搭建并调动起孩子内心体验的认知平台,在幼儿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实施节约教育。
小编总结: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