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带的孩子
(3)难带的孩子。即难以适应的孩子,约占10%。其特征是:作息不定时,特别好动;进食和睡眠没有规律;接受新事物缓慢,对新的刺激呈退缩反应,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陌生人的调节期要延长。任何一种轻微的挫折都会使他们发脾气并引起行为上的许多麻烦。
(4)剩下的儿童为混合型性格。
约占35%,研究人员发现,好带的孩子往往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较好,社会交往能力也较好,老师对这类儿童的评价也高;慢半拍的孩子常表现胆小,惧怕进入陌生环境,成年后发生精神病的比较多;难带的孩子容易发生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约35%的儿童发生行为问题。在智力落后儿童中,有相当多的儿童属于难带的孩子,他们在出生后头两年容易发生外伤而去医院就诊(如作皮肤缝合术)。上学后这些孩子不易适应学校环境,脑子反应慢,学习成绩较差。
儿童性格形成是通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父母采取的养育方法实现的。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有相当的影响。父母诚实朴素,则孩子不会说谎话,也不会浪费食物;如果父母的私心很重,孩子也容易形成利已主义;如果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打骂,容易形成怯懦、抑郁和执拗的性格特点,在行为上变得不诚实、冷酷和残忍;如果父母对孩子溺爱和过分夸奖,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骄敖、利已的性格特点。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理解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特殊差异,使孩子性格中的优点得到发扬,弱点得到克服,以促进儿童与父母及同龄儿童关系的融洽。举例来说,对于好带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行为主要靠赞许或爱抚来予以强化;对于慢半拍的孩子,可选用彩色玩具和悦耳的音乐使他们对外界发生兴趣,适宜的逗乐和游戏也可使他们活泼起来。对于难带的孩子,专门为他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和种种不良刺激的干扰。充足的睡眠对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专家指出,尽管儿童性格有遗传基础,但其性格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