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很心苦
四,让孩子学习,重结果还是重过程?
佐藤太太的儿子参加过几个兴趣班,有中国画、舞蹈、武术等,班里有日本小孩,也有中国小孩。可是不久,开始有中国孩子转班,转学了,原因是:和这些日本孩子一起学,什么时候也学不好,跟玩似的,这让佐藤太太相当困惑和不满。
“难道中国妈妈不是打算让孩子来玩的吗?总不至于指望每星期学一次来培养画家、舞蹈家吧。”她说。虽然她早就知道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高,这不难理解,可是没想到对于学业以外的兴趣学习也是如此高标准的苛求。
她觉得,中国孩子更需要这种“像玩似的”学法,以放松紧张的神经,调节单调的学习。要是连这点宽容都没有,那中国的孩子不是没有喘气的机会了吗?说到这里,佐藤太太表情有点严肃了,“我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非常关爱孩子的中国妈妈却不大在乎孩子的感觉,不大在乎孩子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呢?”……
小编总结:这在佐藤太太眼中十分奇怪的一切,其实都是中国妈妈们爱孩子的表现,她们担心孩子饿着、冷着,所以总是想着要给孩子最多的,最好的。但这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外国妈妈看来,的确是有点过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位日本的妈妈看出来了:当中国人总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全才、天才来培养时,其实是走进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而这一点,又有多少中国妈妈弄得明白?正如佐藤太太所说,“为了孩子,中国的妈妈们很‘心苦’。”
相关推荐:
baby/art/20130304/421007.html" target="_blank">中日美德瑞五国育 儿观念大比拼
国外的育 儿观点不妨看一看
中国妈妈移民美国:“我的育 儿观颠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