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关于孩子探视权

离婚后关于孩子探视权

离婚后子女探视权的法律规定与实务操作

探视权的法律定义与基础规定

探视权是父母在亲子关系中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亲权,即使夫妻双方离婚,这项权利也不会被剥夺。根据法律规定,除非当事人在离婚或变更抚养关系时明确放弃探视权,否则探视权与直接抚养权同时成立。探视权的行使无需额外确认,但需要对探视的方式和时间进行协商或确定。

探视权的行使方式

探视权的行使涉及抚养子女一方及子女的利益,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原《婚姻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 探视权的方式和时间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

在实际操作中,法律优先鼓励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因为父母比法院更了解自身和子女的实际情况。

协商内容的常见范围

  • 探视的时间安排(如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 探视的地点(如家中、公共场所或其他双方同意的地点)。
  • 探视的具体方式(如面谈、电话、视频通话等)。

当探视权受阻时的解决办法

如果一方拒绝另一方行使探视权,法律提供了明确的救济途径: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拒绝执行探视子女的判决或裁定,人民法院可依法强制执行。
  2. 强制执行的对象是拒绝履行协助义务的一方,而非子女本人,以避免对子女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如果子女已满10岁,法院在执行探视权时会征求子女意见,若子女明确表示不同意探视,则不能强制执行。

法律保护探视权的意义

探视权的设立旨在保障非直接抚养方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子女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在行使探视权时,双方应以子女的利益为重,尽量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结论

离婚后,探视权是非抚养方的一项重要权利,法律对此提供了明确保障,双方应以协商为主,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