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感染,除引起肺部症状外,还可能导致多系统损害。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多个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损害的发生率约为25%,主要表现为红色斑丘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水疱或大疱型皮疹。近年来,有伴随渗出性多形红斑的病例报道。
中医认为此类皮肤损害属于“邪伤卫气”范畴,表现为口渴喜饮、目赤咽痛、头面及躯体皮疹明显,颈部痰核显著,伴纳呆、大便干结等症状。
据报道,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约7%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包括高热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及局灶性神经体征(如共济失调、斜视、偏瘫、视觉异常),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中医将此类症状归为“惊风”,认为其病因是感受时邪疫疠,痰热积滞,内扰心神,导致抽风、昏迷等表现。
心血管损害的发生率为4%~5%,包括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功能衰竭。病理检查显示心房和心室内膜单核细胞浸润,超微结构改变与柯萨奇病毒感染模型相似。心电图可见心动过缓和P-R间期延长等异常。
中医将此类症状归为“心悸”或“心痹”,认为其病因是邪毒侵袭心脏,导致心脉受损、瘀阻不通,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
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
中医将此类症状归为“阴水”,认为久病导致阳气不足、阴血受损,血行不利,病入络脉。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关节炎,称为肺炎关节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痛、肌痛及行走不便等。
中医将此类症状归为“热痹”,认为是风热湿邪侵袭所致,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纳呆便溏、舌苔黄腻等症状。
目前,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是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需根据病情、病程及肺外表现进行辨证施治,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灵活用药。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多个系统,其多样性临床表现需综合中西医理论进行诊治,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