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酱炒豆腐是一道比较常见的小炒,其入口即溶,因此十分适合公公婆婆和小宝宝食用。若还不知道虾酱炒豆腐的做法是怎样的话,那就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吧!
材料:北豆腐500g,虾酱2/3勺,韭菜1小把,食盐5g,花椒6粒,蒜2瓣,植物油5g。
做法:
1、北豆腐用刀切成大小均等的见方块;
2、锅内放入足量的冷水,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锅中,开大火让豆腐与水同时加热,待水温上升到90度左右时,转小火恒温加热;
3、待豆腐慢慢上浮,用手捏一下豆腐有一定的牢度时,把煮豆腐的水和豆腐一起倒在碗中备用;
4、炒锅放火上烧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加入2/3汤匙虾酱;
5、倒入3勺自制的花椒水(自制花椒水的简单做法:把花椒放在碗中,冲入热开水浸泡片刻,使花椒的香味溶于水中,水色由白变成棕红色)
6、稍煮片刻,使虾酱被花椒水稀释;
7、浸泡的豆腐控水捞出放在虾酱里,用铲子翻炒均匀,使每一片豆腐都均匀地被虾酱包裹;
8、韭菜或小葱洗净切成小段,大蒜去皮切片;
9、往锅里撒入韭菜或小葱、大蒜片提味、加盐调味即可出锅。
虾酱炒豆腐怎么做好吃呢?除了要选购好虾酱外,豆腐的烹饪技艺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来看看“内外兼修”的虾酱炒豆腐的制作小技巧吧!
1、在烹调前,将豆腐放在盐水中焯一下,可以祛除豆腐表面的豆腥味和苦涩味;
2、焯豆腐时,要将豆腐与水同时放入锅中,同时加热,这样焯出来的豆腐在烹饪时不易碎,而且豆腐的中心不会出现空洞;
3、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把握,要将水加热至90度后就改微火恒温加热。如果是水开,火旺也会使豆腐的中心出现空洞的;
4、焯好的豆腐用煮豆腐的水浸泡,这样在烹饪时豆腐松散,不会粘连在一起;
5、炒虾酱豆腐最好是热锅冷油,蒜片和小葱或韭菜在出锅时放入,会提升菜品的香味;
6、虾酱本身已经很咸了,做这道菜不需要另外加入调味料了。
随着现在人们养生保健观念的增强,美味与营养兼并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喜爱。而虾酱炒豆腐就是一款不错的美食,不仅老人爱吃,小孩也爱吃。下面来看看虾酱炒豆腐的营养价值:
1、富含的蛋白质。由于蜢子虾酱的主要原材料是小虾,而虾中富含蛋白质,因此理所当然虾酱炒豆腐中也富含蛋白质。吃虾酱炒肉脯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然后保障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2、虾酱炒豆腐含有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对人体的视力有着十分好的益处,对于常年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妈妈们来说,可以适量食用蜢子虾酱保护视力的哦。
3、虾酱炒豆腐含有钙。补充钙元素,能促进骨骼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症。
4、虾酱炒豆腐含有铁。补充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5、虾酱炒豆腐含有晒。补充晒元素,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6、虾酱炒豆腐含有虾青素。虾青素是迄今为止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被称为超级维生素e,虾酱越红说明虾青素越多。
7、虾酱炒豆腐还含有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其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
虾酱炒豆腐的食疗功效有哪些呢?其不仅含有虾酱的食疗功效,还含有豆腐的食疗功效,因此其食疗功效是强上加强,下面来详细解析以下:
1、提高免疫力。虾酱中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因此蜢子虾酱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可以抗拒病毒的侵扰,流感病毒来了也不畏惧。
2、降压护心。虾酱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而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作用。
3、保护视力。虾酱中含有维生素A,其是具有保护视力的元素。
4、补铁补钙。虾酱中含有铁元素和钙元素,能补充人体的所需元素。
5、能延缓衰老。虾酱中含有虾青素,而虾青素也被称为超级维生素e,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6、增进食欲。豆腐除了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还可以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
7、降低胆固醇。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
8、预防骨质疏松。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美味食物备受喜爱,但食用需理性。虾酱炒豆腐可口且有益,但有一定禁忌人群,食用前需考虑自身是否适合。
一般人都可食用虾酱炒豆腐。
虾酱炒豆腐虽受欢迎,但不能盲目大量食用,食用前应了解其宜忌人群。
结论:食用虾酱炒豆腐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避免因不了解宜忌人群而影响健康。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本文为经验性知识总结,暂无特定引用站点。
虾酱炒豆腐是一道家常小菜,受众广泛,且具有增进食欲、预防骨质疏松、保护视力等食疗功效。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虽然虾酱炒豆腐有一定食疗功效,但存在多种副作用,特定人群需谨慎食用。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暂无公开权威资料可明确引用,信息综合自常见饮食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