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是一种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口服减毒活疫苗,简称为OPV。它的外形类似牛奶软糖,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味。糖丸是通过将液体疫苗与奶粉、奶油、葡萄糖等辅料混合制作而成,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多年。
糖丸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根据我国的免疫接种计划,儿童需要在以下时间点口服糖丸:
糖丸是减毒活疫苗,含有活的但致病力被降低的病毒。另一种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是注射型灭活疫苗(IPV),它是通过先进的灭活工艺制成的,病毒完全被杀死但保留了抗原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以下是糖丸与注射疫苗的对比:
在使用糖丸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无论是糖丸(OPV)还是注射疫苗(IPV),它们在预防脊髓灰质炎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效果。根据儿童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可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
计划外疫苗是自费疫苗,是指除了国家规定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外,其他需要接种的疫苗都属于计划外疫苗。计划外疫苗都是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家长可以有选择性的给宝宝接种。
一般计划外疫苗有水痘疫苗、HIB疫苗(B型嗜血流感杆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计划外疫苗是在计划内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预防、控制其他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计划外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有些是属于地方或局部流行的(如出血热等);有的虽然流行普遍,传染性也强,但属于自限性疾病,可自行痊愈,转归良好(如风疹、水痘);有的对健康宝宝并无大碍,只对体弱多病的宝宝造成威胁,如流感、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还有的传染病与人为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狂犬病虽然病死率极高,但只要不养狗和猫就不易被感染。
宝宝出生后,身体各器官系统还没发育好,抵抗力就比较差。为了让宝宝具备对抗某些传染性比较强的病菌,必须给宝宝接种相应的疫苗。宝宝要接种的疫苗种类比较多,接种的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妈妈们要弄清楚每一种疫苗的接种时间及时带宝宝去接种疫苗。下面妈网百科整理了疫苗接种时间表供广大妈妈参考。
国家免费提供接种的一类疫苗
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小儿肺炎疫苗是预防婴幼儿肺炎及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肺炎疫苗的种类、作用机制及接种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疫苗。
小儿肺炎疫苗通常指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7-Valent Conjugate Vaccine),在国内被称为“沛儿”。这是用于预防肺炎的一种疫苗,属于自费接种项目。
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常引发以下疾病:
肺炎球菌通常寄生在健康人鼻咽部,约40%-70%的健康人可能携带该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肺炎球菌可能侵入肺部,导致肺炎。
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
HIB疫苗是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的疫苗。这种细菌可能引起多种疾病,包括:
统计显示,化脓性脑膜炎的约50%和肺炎的约30%是由HIB引起的。因此,接种HIB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
接种小儿肺炎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疾病,包括:
对于正常婴幼儿,接种Hib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国产)是预防肺炎球菌相关疾病的常见选择。
以下是关于接种小儿肺炎疫苗的建议:
小儿肺炎疫苗是保护婴幼儿免受肺炎球菌及相关疾病侵害的重要措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疫苗,并按时完成接种,可以显著降低疾病风险。
麻腮风三联疫苗是一种专门用于预防麻疹(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Mumps)和风疹(Rubella)的疫苗。这三种疾病均为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公共卫生领域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近年来,该疫苗已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并免费提供给适龄儿童,包括户籍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发热、鼻塞、打喷嚏、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等“卡他”症状。在发病第2~3天,患者口腔两旁的颊黏膜上会出现针头大小的灰白色斑点(麻疹黏膜斑),随后出现皮疹,从前额、耳后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麻疹的发病年龄有所推移,但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一过性发热、皮疹、耳后淋巴结肿大、头痛、厌食、结膜炎和咳嗽。病程通常为3~5天,少数病例可能并发肺炎、心肌炎或脑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育龄期妇女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流产或胎儿畸形。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高发年龄为5~15岁,婴幼儿发病较少,但青少年及成人感染后病情较重。
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脑炎、睾丸炎、脑膜炎、卵巢炎和心肌炎。此外,腮腺炎还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
麻腮风三联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麻疹、风疹和腮腺炎三种疾病,减少其传播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该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建立长期免疫屏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具有鸡蛋过敏史的儿童不适宜接种该疫苗。这是因为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了鸡胚细胞,过敏儿童接种后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传播不仅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干扰。通过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可以有效控制这三种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侵害。
现今,麻腮风三联疫苗已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家长应积极配合,确保孩子按时接种疫苗。
麻腮风三联疫苗是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手段,其接种不仅保护儿童健康,还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甲流”,是一种A型流感病毒,属于H1N1亚型。该病毒包含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基因片段,同时具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的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独特基因结构使其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感染该病毒后,患者的肺部炎症可能会迅速加重,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早于2009年3月18日被发现,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疫情爆发后,确诊病例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度关注。
预防甲型H1N1流感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以及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 #病毒特性 #流感疫苗 #公共卫生 #全球疫情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爆发提醒我们,及时接种疫苗和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是应对流感病毒传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