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国宝宝第二餐暨中国婴幼儿零辅食的未来发展趋势

  今天有嘉宾讲的一句话,他说按照正常的科学喂养来讲,辅食的食用周期应该比奶粉长,而辅食的消耗量比奶粉大,而中国辅食和奶粉仅仅是1:9,我们看到的数据是港澳台大概1:4,整个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辅食的消耗量和开分几乎是并行的。所以,这是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数据。

  从婴幼儿奶粉发展趋势来讲,这是我今年去日本拍的一些照片,去日本拍完以后我非常震撼,以前仅仅是看到一些数据,说日本的辅食很发达,这次去日本发现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是一家母婴店,整个婴幼儿奶粉和食品加起来59组货架,奶粉仅仅8组,奶粉和辅食占了40多组。

  香港这个更有意思,奶粉接近1组货架,辅食占了7组,是1:7。其实香港整个租金包括人力成本在二三十年之前就遇到了,但是有很的知道我们国内的门店学习。

  这是我们在台湾看到的一些食品,整个零食非常细,比奶粉还要细分。所以,一个品类细分到这个程度,足以说明这个品类的市场容量。

  这是我们总结了2013年到2019年的这样一个辅食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五年之内,我们预计整个辅食的增长应该是每年大概有20%到30%的复合的增长率。

  我们认为中国婴幼儿食品的春天已经到来。首先,我们现在家庭的结构是“6+1”,宝宝基本上是家庭的中心。第二,消费理念来讲,目前90后的父母,这些90后的家长他们的知识水平、消费观念,以及购买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整个婴幼儿的需求结构会更加合理,种类会更加丰富。所以,婴幼儿食品作为宝宝的第二餐,需求量势必快速增长。很多人说辅食需要教育,其实并不需要教育,现在大家会主动搜索这些事情。第三,消费理念转变来讲,奶粉增长非常乏力,大型的零售商单独的重视品类的发展,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单独的发展辅食,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个品类的发展。

  另外,从国家层面来讲,2015年底中国应学会《7-24个月婴儿有喂养指南》2018年6月卫健委颁布重金属镉临时限量值标准。所以,再给大家提个醒,我们要吃米,最好吃东北产的大米。2018年婴幼儿辅食的新政实施,国内一个婴幼儿食品的工厂,现在没有两三千万投资是拿不到的,这个时候新政实施以后,加速这个行业快速的淘汰,整个辅食大概有70%的工厂被淘汰,以前有两三百家工厂,现在不超过50家。

  简单说一下,贝斯美我们与中国婴幼儿视频的渊源。我的宝宝6个月,医生跟我说,你可以吃婴幼儿的小饼干,摩牙。我当时感觉婴幼儿饼干是一个零食。所以,我感觉很差异。然后医生跟我讲了很多,吃零食对小孩非常有帮助。后来我们了解消费者喂养发现,中国的辅食跟国外的不一样,也就是中国的辅食更多是所谓的中餐,欧美的可能更多是西餐,因为欧美没有面条,包括欧美的宝宝辅食有果泥。所以,后来我们分析完以后,在婴幼儿品类管理的角度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从品牌方面,怎么找到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婴幼儿食品,从国家层面,怎么更好的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保证这个产品的质量安全,更高的门槛。从品牌方,包括国家推动方面,消费人群,消费者越来越认识到婴幼儿食品的重要性,所以品类的发展应该是非常快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