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创造在儿童发展领域应用的探索

  除了我们刚才讲到交流这部分,我们还尝试让机器去做一些跟创作力有关的东西,包括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让机器从事不管是词曲创作、对话还有有声读物还有电视内容创作等等。这些在婴幼儿教育也有借鉴和参考,给大家看看。举个例子诗歌创作,这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个项目,让机器学习从1920年开始519个现代诗人作品,每6分钟学习一遍,学习一万遍之后,机器可以开始进行创作了。它的能力模型不停迭代,今天上线已经第四代了,今天这个技术是一个公开的技术,可以在微软小冰微信平台里跟她讲写诗,她给你推出一个链接,您可以链接现场尝试它给你创作诗歌。我们目前为止用这个工具为中国的人民群众每上传一张照片创作一首诗,创作了2000万+首诗。我们经常讲模型不停的迭代升级之后,我们在去年这时候跟中国作家协会的论坛当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经生动描述他对这件事情的感受。我们第一代模型推出之后,中国的诗人很生气,他们就各处开研讨会批判,怎么可以让机器写诗,这是没有灵魂的事情。后来发现后来写的比第一代好,到了第三代的时候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说其实已经比90%的诗人写的好,至少在文字方面。

  我们想说这个能力并不是我们写诗或者诗歌可以被机器创作出来,所有文字的东西通过机器大量的学习它是可以被创作出来。今天对大家来讲小学生的作文或者各种各样的文字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今天的诗歌这种创作能力也可以反过来用作教育。我们今年6月份的时候把这个能力面向全世界开放说允许机器和人共同创作,机器先写完一部分,人类再进行创作,我们下个月会出一本诗集是机器和人共同创作的。南京一所小学四年级小学生做了一次实验,小学生在上面改诗,然后再发表。后来整个那个小学形成了创作诗歌的热潮,诗歌创作门槛被降低了,大家都可以学习创作。我们可以理解如果让一个小孩子去尝试一些有难度的东西的话,让他一开始就做非常难度高的东西,这可能是一个特别大的门槛。但是如果你让他一点点尝试,有了机器帮助他的话,这可能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一个捷径。或者他可以把他更多的诗歌创作方法和能力传递给小朋友。

  音乐创作我们不说了,后面我们有一段语音的介绍给大家听听。我们听一下这首歌,这是我们给山东卫视演唱的一首歌叫《幸福出发》。我们做这个东西的目的不是让它唱整首歌,而是验证机器今天去模拟人的声音,我们正在帮中国几个唱片公司做他们歌手虚拟化的项目,虚拟化的项目到什么地步?让机器重新做完这个歌手的歌发回去给他们,他们CEO说我们歌手从来没唱过这首歌,唱的不好吗?不是,这是是机器做的。

  今天我们认为一些好的资源,好的声音的资源同样它可以低成本被用来教育工作。过去很多东西大家认为不合适,机器的声音度、自然度太低,当自然度太低的时候,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这是为什么他们对人的声音特别的敏感。把声音的技术,如何去考验一个声音的技术的实施程度或者成熟程度呢?我们在音乐领域之前包括教育领域之前,尝试另外一个垂直领域就是在广电领域,让广电领域用机器的声音,用这种技术去制作广播和电视的节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大概超过49家广播和电视台,生产了1868个小时广播电视节目,这几乎大概是等同于中国如果在广播电视局公司里面能排到前十位的位置。同样这种成本几乎只有人类制作团队4.5%,我给大家看它制作出来的效果。

  这里边其实生产大量的广播电视节目,上个月上海举办中国广播大会上,用我们技术,一共有三家获奖,用我们这个技术,今天你生产广播节目成本将会非常低,能实现一边听广播,一边和广播的主持人进行实时交流。

  同样道理我们上个月宣布我们拥有绘画和设计能力,我们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出第一代,由机器根据他们设计师设计主题的布料和服装进行创作,这在上海展示过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