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王某萌 女,10岁 小学四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2万元
明年我不想做“小土豪”
今年春节,我累计收到2万元压岁钱。与去年相比,多了三千。我向亲人们晒“收成”时,他们笑我是“小土豪”。
我今年收到的红包中,奶奶的“贡献”最大,一次就给了我一万,我不想要奶奶的钱,但她非往我手里塞,不收的话奶奶说她会生气,会不高兴。
叔叔阿姨、舅舅姑姑也给我钱,少的五六百,多的一两千。
每次串亲戚,攥着厚厚一沓钞票,我并不开心,我知道这些钱我不能随意花,我得上交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帮我存着。另外,爸爸妈妈也需要给亲人的孩子发红包。人家给我多少,他们给人家多少。
与其说这是压岁钱,不如说这是大人们之间的一场面子游戏。我们也参与进去,红包里有新年的祝福,也有我的无奈。
这几年,我收到的红包越来越大了,钱也越来越多了,但真正属于我的钱没有。我有两个想法,一是拿出所收红包的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由我自由支配;或者大人们给我们发的钱少一点,五十元或者一二百元,真正地作为零花钱。
但这俩想法的可行性几乎为零,我说第一个想法时,爸爸妈妈只是笑了一下;说第二个想法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只笑不答。
明年,我想说服奶奶,让她少给我点压岁钱,我不想做“小土豪”。
案例2
张某亮 男,13岁 初中一年级 今年收到压岁钱0元
我没有收到一分压岁钱
今年春节,我没收到一分压岁钱,每每有小朋友们问我收了多少,我并不觉得尴尬,反而自豪,因为我长大了。
爸爸的老家在甘肃,甘肃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亲人。打我记事起,每次跟爸妈回甘肃过春节,总会收到好几千元的压岁钱。去年春节,光爷爷就给我两千元,总共收到5000元。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在北京过年,没有回家。这使我没有拿到一分压岁钱。
没拿到压岁钱,其实是有原因的,和爷爷奶奶的观念不同,爸爸妈妈认为我长大了。
10岁前,每逢大年初一,爸爸妈妈也给我压岁钱,一般五百块左右,我还小,看到那么大(数额)的“小红鱼儿”,不知道怎么花,也就攒着。攒到过完春节,再还给爸妈。
10岁时,大年初一,爸妈突然没有给我压岁钱的意思,我也没有问原因,但我猜测,可能是爸妈认为我长大了吧。
十岁之后,爸妈果然不再给我压岁钱了,我并不失望,因为我需要零花钱时,爸妈会随时给我。没有压岁钱,不代表爸妈不爱我。
明年春节,如果回甘肃看爷爷奶奶,我会告诉爷爷奶奶,我长大了,不需要“压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