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由于父母疏忽导致未成年人伤亡案例不断发生,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的拟建迫在眉睫。
南京饿死女童案
2013年4月下旬,吸毒女子乐燕为两个女儿预留少量食物、饮水后,将她们置留家中主卧内,用布条反复缠裹窗户锁扣并用尿不湿夹紧主卧房门后,锁上大门离家吸毒玩乐,直至6月21日案发时都不曾回家,最终导致两女童在家中饿死。

贵州5男孩取暖中毒致死案
2012年11月16日,5名男孩被发现死于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经调查,这5名男孩是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据了解,这5个孩子生前长期在外流浪,曾多次被当地警方送回家。但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或忙于农事,很少与子女交流。

贵州父母虐童案
2013年5月,贵州省金沙县石场乡构皮村村民杨世海多年虐待、殴打其10岁女儿杨某某的行径被曝光。经查,杨世海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用毒打、开水烫头、钳子夹手、针扎手指、跪锯齿等方式对亲生女儿进行残忍虐待,致使女儿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记者20日从相关部门获悉,民政部、最高法院、公安部等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制定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监护干预政策,相关指导性意见拟于今年年内出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20日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上指出,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了“南京饿死女童案”等多起监护人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热点事件,暴露出我国在未成年人的监护监督方面存在较大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