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消费意愿此前被过度刺激,目前销售已现放缓,2014年将延续这一趋势。香港的黄金很大一部分是婚嫁用品,2013年买了,今年就不会再买了。珠宝商打折促销提振销售,利润率已经遭到侵蚀。
黄金价格仍在大跌,但“中国大妈抢金”现象却没能再出现。
美联储上个月宣布每月减少买债100亿美元,国际金价应声下跌,低见每盎司1185美元,创近6个月最低水平。
伴随黄金的新一轮下跌,又恰好适逢年末,中国黄金热销的新闻铺天盖地袭来。对于周寅(化名)来说,年底黄金热销这个“故事”仅是看上去很美,他在青岛的6家珠宝店表现却与报道背道而驰。
“今年上半年的‘抢金潮’过度释放了客户的需求,年底销情很一般,而且现在每家商场都在打折促销,价格太低,赚不到钱。”周寅对腾讯财经表示。

黄金销售逆转:从“买不到”到“卖不出”
时间倒回至2013年初,当时黄金结束了长达12年的牛市,首次出现大幅下跌。金价的下跌更制造了“中国大妈抢金”这一载入史册的现象。那段时间,周寅从“大妈”手中赚得盆满钵满,每天唯一担心的就是批发商没法及时供货。
在香港,内地游客贡献着半数的黄金消费。但自2012年起,黄金零售开始放缓,当年按月计算的珠宝钟表销售同比增速为3%至18%。而2013年“中国大妈”的横空出世一度改写了香港惨淡的黄金销情。根据香港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4月,在大妈的豪放抢金带动下,香港的钟表珠宝销售金额同比大幅增加68.4%。当时多数金店都存在库存不足的问题,可供顾客选择的款式也很少,而大妈们的要求也不高,能够抢到一件都已觉得幸运。
可是好景不长,2013年4月之后,香港的珠宝钟表销售开始逐渐下滑,5月的销售额增速回落至34.5%,7月28.2%,9月更低至5.6%,10月10.5%。大妈撤退,香港的黄金零售被打回“原形”。
与香港的黄金销售如出一辙,周寅的珠宝店生意自去年9月开始已经遇到阻力。“去年3月之前,足金每克卖380元都供不应求,现在每克价格降到296元,最低的时候卖过252元,销售也还不如去年初。”周寅说。
金店每天公布每克黄金的售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占大头的是金料的成本价格,这部分根据纽约现货金的价格走势而浮动,上海贵金属交易换算成人民币价格在其网站上公布。除此之外,金店还会再计入房租、工人工资等运营成本。对于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等知名品牌,由于品牌推广费用较高,附加费用也会高于小型金店,这就是小店的价格低过大品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