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 石头未来可能放弃“应试教育”
媒体记者:在你太太看来,录《爸爸去哪儿》的过程中,儿子有什么改变吗?
郭涛:以前这些东西都是交给她的,说实话,我原来是甩手掌柜,觉得与我没太大关系,但目前在家里,我比她更多地承担这些东西。
比如,今天早上送他上学,我问他放学后希望谁来接他,他说:“我要让爸爸来接我。”他希望跟我交流。昨天我辅导他写寒假作业,他后来跟我说,妈妈都不是这样对我。我说,什么意思?后来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是,爸爸辅导他写作业时要比妈妈有耐心。小孩子可能就是这样,与你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认为跟你更亲。所以,还是要与孩子多交流,多与他在一起。
媒体记者:你把石头送到国际学校,是觉得会比公立学校更重视体质教育吗?
郭涛: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有的孩子可能适合于公立学校的安全感和规范的教育模式,但石头的个性比较解放,又比较好动,他接受外部东西时有独立思想、不太容易受到约束,在国际学校里可能会更好地发挥他的优势。
我们从孩子三岁时就开始纠结这个事,我与很多当了父亲的人都交流过,他们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有的人说,要看自己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目前我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已经从模糊渐渐变得清晰。这个国际学校一半是中文、一半是英文,不能丢下中国的东西,同时也要有相对开放和个性化、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选择这种学校,有可能就会放弃所谓的“应试教育”的体系。
媒体记者:所以石头以后要么延续文艺之路,要么会出国?
郭涛:对,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媒体记者:参加《爸爸去哪儿》是不是为他文艺之路做的铺垫?
郭涛:我可没想这么多。就目前而言,他收获更多的是快乐、挑战和刺激,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思考,让他找到了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也能体会到与孩子的互动,也促进了和儿子的关系,包括考虑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多的是这些方面,而没有想过那么多功利的问题。
媒体记者:接下来对石头会有什么安排吗?
郭涛:还是上学,他需要上学。前天他教练还在说,你差不多了,赶紧到我那儿去学——教练是很牛的人,著名音乐人栾树。他的手伤已经恢复了,节目也参加完了,要继续打冰球,现在是打冰球的最好季节。他已经有小半年没练习钢琴,虽然他很喜欢,但是一直没有时间。
媒体记者:栾树教石头钢琴?
郭涛:教他骑马。你查查资料吧,栾树马骑得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