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年纪生娃,产妇安危怎保障?
加大急救设备配备,提高人才和技术水平,做好助产风险防控
根据卫生部门对孕产妇的筛查,孕产妇按健康状况分为三类,分别是健康、有高危因素、疾病孕产妇。
其中,可正常分娩的,属于健康孕产妇;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是指血糖、血脂高或高龄的孕妇;疾病孕产妇是指有某种合并疾病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疾病孕产妇的分娩,可能会需要大医院的协助。
“单独二孩”实施后,业内普遍认为,“抢生二胎”的产妇中,高龄产妇会更集中。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也坦陈未来确实会面临高龄产妇和高危妊娠增多的情况。
市卫生局表示,会加大急救设备配备,增大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力度;同时将部署各级助产医院,做好助产风险防控,最大程度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风险。
扎堆挤在大医院三级医院何以堪?
分类处置安排,三级医院主盯高危孕妇
据北京市妇产医院产科主任医师陈奕介绍,目前产科现有220余张床位,每个月还要收治从外地转诊过来的疑难杂症产妇。在正常情况下,顺产24小时后就要出院,缩短住院周期,周转床位。因床位紧张,有时产妇们只能“积压”在急诊室等候。
此外,不少三甲大医院的产科也人满为患,存在孕产妇建档难的问题。
2012年,“龙宝宝”扎堆时,北京市曾出台产床“调剂”预案,首次提出就近建档,也就是大医院优先保证户籍关系、居住、工作在本区县的孕妇建档。
部分医院表示,像安贞医院、妇产医院等,均对本区县孕妇建档提出了不同程度的“优先”,但并非将其他区县孕妇完全拒之门外。
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近日也表示,北京还需要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研究细化医疗服务体系的规划。这其中,就包括孕妇分娩是应当属地管理,还是自主选择的问题。
单独二孩新政实施后,具体医疗卫生资源将如何配备及使用?北京市卫生局昨天表示,将会进一步开展深入调研分析。
据介绍,按照总体思路,北京将会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转诊工作,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合作,逐步形成一级、二级助产机构以接诊正常和低危孕妇为主;三级医院以接诊高危孕产妇为主的格局,以最大程度发挥助产机构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