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
市计生委:
防短期生育堆积
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刘志表示,市政府将统筹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做好人口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倡导合理生育间隔,严格审批程序和要求,防止出现短期生育堆积。
按照上月市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材料,全市符合条件的“单独”家庭中,有六至七成想生“二孩”。且北京户籍人口已连续18年保持“1”左右的低生育率,即北京户籍女性在育龄期间,平均每人只生一个孩子。
市妇产医院副院长张为远也曾关注过育龄妇女“二孩”意愿。他称,目前北京妇产医院接诊的孕妇中,生“二胎”的实际比例已占到15%—20%左右,“二孩”孕妇年龄段集中在35—40岁。医院还曾对35岁以下初产妇进行调查,超过40%的初产妇表示有生二胎的意愿。
焦点
“单独二孩”放开,产床是否够用?
二级医院尚有待开发潜力,现有医疗资源基本可满足需求
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数据统计显示,近3年,北京常住人口新生儿数量分别为2011年约19.1万、2012年“龙宝宝”数量较多约22.4万、2013年约21.6万,近三年的平均分娩量为21万。
记者查询北京近十余年新生儿增长情况发现,2003年起,除2010年存在小幅回落之外,不论是户籍人口还是外埠人口,新生儿出生数量都呈现不断增加趋势。2003年,北京常住人口新生儿仅7.6万;而2013年达21.6万,十年增加了近两倍。
如此增速,26万张产床会否陡然被“挤满”?市卫生局经调研认为,从目前新生儿分娩量来看,北京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基本可以满足孕产妇分娩需求。
但市卫生局也坦言,目前存在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很多孕妇希望到大医院分娩,导致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有更多产床的二级和一级助产机构,则利用率不足,产科服务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二级医院也表示,一个床位的周转量并没有达到60人次,有的仅为30至40名产妇。